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人文底蕴( 二 )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 。历代的文学大师,也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 。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不足国家标准的20% 。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 。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 。数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动物小说》《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数十部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
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 。”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 。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自由背诵一首诗歌 。课前请一名孩子学生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诵读 。几年下来,孩子们经典诗文的积累相当惊人,涉及历代诗词歌赋文等多种形式 。《诗经》中的重要篇目如《关雎》《相鼠》《硕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余篇,大部分同学都背得滚瓜烂熟 。《木兰诗》《将进酒》《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长篇巨制部分同学也能出口能诵 。古代经典散文如《资治通鉴》(部分)《狼三则》《愚公移山》《陋室铭》《出师表》《爱莲说》《诫子书》等也出现部分同学的背诵篇目里 。徐荣婷等同学主要背诵的是宋词,如《念奴娇》《雨霖铃》《声声慢》《鹊桥仙》《水调歌头》等数十首 。廖尉翰同学背诵的主要是《增广贤文》章节 。何俊毅同学背完了一本《毛泽东诗词》 。现代诗人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欢的篇目 。
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
三、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 。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蕴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的呈现载体 。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而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文学底蕴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厚积的文学、知识内涵薄发而为优秀的习作呢?
1、撰写、交流读书笔记,提高写作水平 。结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至少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读书笔记,经过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后,在班上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活动 。因为很多同学都是通过借阅和漂书的方式得到书籍的,所以往往一本书同时有几个阅读者,不同的读者写出的读书笔记又各不相同,这样的交流活动对帮助孩子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几年下来,孩子们先后共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
2、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创作热情 。每次习作,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 。我也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我在新浪网和中小学教育资源网上申请的博客yshtxy)进行交流展示 。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老师充满亲近之情 。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 。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会让创作成为自发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