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寒食节的诗句:寒食帖中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

苏轼写寒食节的诗句(寒食帖中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
又是一年寒食节 , 不知不觉忆起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写的“寒食帖” 。“子推言避世 , 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 , 千秋为一人 。”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 , 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 。元丰五年的这一天 , 因“乌台诗案”而被贬的苏东坡 , 郁闷地写下了旷世神品《寒食帖》 , 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 ,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
我国好多地区 , 清明节前一天仍保留着寒食节传统 。
《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 , 即有疾风甚雨 , 谓之寒食 , 禁火三日 。”寒食节的起源 , 据说是与春秋的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有关 。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 , 介子推护驾有功 , 当重耳返回故国即位 , 介子推却躲入深山 , 避官上位 。重耳以放火烧山企图逼出介子推 , 不料山火却将介子推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 , 民间便有时日禁火之举 。在古代寒食禁火 , 只能吃冷食 , 家家户户在节前就纷纷制作甜干饼、锅摊饼、冷粥以便下咽充饥 , 寒食节里街上卖干饼的小贩特别多 。有诗云:“草色引开盘马地 , 萧声催暖卖饧饼 。”
到了今天 , 寒食禁火的习俗早已销声匿迹了 。但介子推淡泊名利 , 激流勇退的精神 , 值得纪念 。
大文豪郁郁不得志写下《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是苏轼撰诗并书 , 墨迹素笺本 , 横34.2厘米 , 纵18.9厘米 , 行书十七行 , 129字 ,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 , 苏轼四十五岁 , 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 , 被贬谪黄州 , 因此 , 在精神上感到寂寞 , 郁郁不得志 , 生活上穷愁潦倒 。在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 , 即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 , 有感而发 , 作此两首寒食诗抒发心中的惆怅孤独 , 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 , 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 。
此书通篇起伏跌宕 , 光彩照人 , 气势奔放 , 而无荒率之笔 。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元符三年(1100) , 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 , 邀黄庭坚观赏 , 并书一则题跋 , 与原迹可谓互辉意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