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李白山水诗研究》怎么写( 八 )


现代派的绘画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画的整体效果,它看上去首先是一幅感人的画,然后细看却看只不过是一些色彩的点染和几何图形的罗列 。这一点与古典绘画不同,它看上去是一些感人的细节,而后一幅画的意义才脱然而出 。这就像李白的诗与杜甫的不同 。
下面举一例:《观卢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整首诗没有固定的视点,不是一个“遥”反映出来的 。诗人不是通常所说的站在高处,看瀑布的水向下奔泻,也不是仰视瀑布的水直从天上垂下,更不是一个为看瀑布,而找到一个相同高山头平视瀑布流淌的全过程 。而是李白自己化做了瀑布的一滴水,在瀑布流下的过程中,恣意奔泻,他感觉到崖石的期待,这滴水不怕身体失重、生命失重的情况下,不管是那块岩在上面跌得粉身碎骨,他期待着这种辉煌 。这滴水,用自己势能向下冲,而且越落越快,不可阻挡,这是他整个生命所蕴藏的最后的能量,那一滴水的重量不止是他生命的重量 。这时,他不知瀑布是他,还是他是瀑布,天地晕眩了,岩石也模糊了,他也为自己的力量感觉陶醉了,三千里的长度对它来说太长又太短了,他有权利更深体味这种生活 。
这首诗是与《卢山谣》先后写的,那时他六十岁,离他生命的终点只差两年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讲,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有与天地合一的宇宙意识,梁实秋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到了相当年龄,还不失赤子之心,方寸之间诗意盎然,方是诗人 。”那银河,那瀑布的水,那崖石,已不再有最初的涵义,而是他浪漫主义诗情的一部分了 。下面我谈一谈浪漫主义诗人之死
1老子之死(按一般说法,他不称浪漫主义诗人之列,但他是具有宇宙意识和人类性的人) 。他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就消失了 。他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而去,我们不得而知 。在一个战乱的时代,他抛弃了什么,但他和自己的形体合一,谁也干扰了他的心神,追寻他的大道去了 。2庄子之死:林语堂《老子的智慧》中记载:“庄子快死的时候,弟子们商议要厚葬,但庄子说:“我用天地为棺木,日月做壁玉,星辰做葬珠,万物来送葬,这不是很壮的葬礼吗?还有什么可求的呢?”3屈原之死:在端五节投汨罗江而死,他绝不是简单的为楚国而死,他超脱了形体,他是吟唱着《天问》而死的,他是涌颂着《离骚》而死的 。任何人拥抱着本真的自己而死的 。那死是一种宇宙意识的体验,他的死亡是他生命之后的生命 。4李白之死:投水 。他是乘舟大醉后,为捕捉水中的月亮而死的 。他是吟着大鹏赋“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而死的,他是和自己心中的月亮一起死的 。他投水时,月碎了,他成了水中的月亮,他寻到了月和生命的圆满和光亮 。
每一个浪漫诗人都对自己生命赋予最大限度的认同 。正是因为他最大的认同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他的一切都被他自己的行动赋于了永恒的生命力,连同他的死 。每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之死都是人类灵性的一次极大的尙失,又是人类灵性的一次圆满 。这是人类诗化人生历史的一次涅磐 。以上谈了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是浪漫主义诗歌和诗人?而真正的成为浪漫主义诗人,首先是又必须浪漫地做人 。浪漫地做人的基础是学会心理状态有一种一成不变的特性,我们不妨称之为稳定性,如果没有外来的信息冲击,那么每个人会依照这种稳定性一如既往地生活下去 。他遇到什么人说什么话,他是早晨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会有条不紊 。但人的心理状态有一种易变性 。当外来的信息量很大,他再继续按常规做事已成为不可能,他会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解放自己的苦闷 。这时他对熟悉他的朋友说,会觉得他突变了一个人 。而如果他觉察到周围人的因自己的心理状态而导致了对自己不利的看法,他会很犹豫彷徨,恨不得自己马上回到原来做事的方式中去,但这种情况正象“熵”一样有不可逆性,于是他留恋过去,他回忆过去,一直追塑到自己的童年,而否定了现在的一切失败和成功 。
而浪漫主义诗人则不同 。他们是善于改变自我的心理状态 。而且会这种变化而由衷的高兴 。他觉得自己又触及到更为崭新的生命内容 。他还能保持那颗赤子之心,而不有损自己的灵性 。所以他敢于让高力士脱靴,尽管他的同行会认为这是狂妄,认为这样做会导致他行事的不便,而他则一如既往 。所以他敢去投水而死去捕捉月亮,他这样做,只是因为他喜欢有世俗所说的那种损失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