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诗歌( 三 )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 。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二)
----------------------------------
现代文阅读的话,个人认为把各文章类型分开讲解题方法会具体一点!
第一部分(必做题):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15分)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 。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 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 。(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
(2)注重整体阅读 。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一偷换概念: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五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
六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
七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或 “条件”与“结果”错位 。
八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
九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
十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
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
【三】:简答题(07年新增题型)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重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