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电台,我想和你共度余生稿子( 十 )


参观雨林时,我认识到雨林这个机体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典范 。雨林几乎没有任何资源 。土地贫瘠,没有什么养分 。它几乎不消耗任何东西 。废弃物是它的养料 。组成结构是它的资本 。我期望的三菱电气的模式就是一个在这些方面和雨林相似的机构 。
雨林没有生产资料,然而却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生产能力 。它是数百万种动植物的家园——超过了世界物种的三分之二 。这些动植物如此融洽地生长在一起,使雨林成为一个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的机体,胜过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 。
如果我们像雨林那样经营我们的公司,可以想象我们将会多么富有创造性,具有多么强的生产力,我们将成为善待生态环境的义士 。我们可以首先使公司运作得更像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而不像一台机器 。在三菱电气,我们已经开始采用一种根据工业生态原理建立的环境管理系统 。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两点:首先,我们必须睁大眼睛,看到在环境方面造成的损失和我们公司的利益 。其次,我们必须根据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来采取行动:
看到损失——减少它们 。
看到利益——增加它们 。
看到需求——满足它们 。
参观雨林时,我认识到作为商人,我们对雨林的认识一直是错误的 。雨林的价值不在于那些我们可以采伐的树木 。可贵的是它的构造,是相互之间的各种关系,雨林的真正价值则来自于此 。当我们从雨林砍伐树木时,我们会毁掉它的构造 。但是,当我们向它获取教益时,我们会促使其目标的实现 。我们可以将人类的生态系统也建设成和雨林一样复杂精细、一样富有创造性 。我们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而且不断发展壮大 。
尽管雨林有很多构造原理,我们仅讨论三点:
标新立异 。保持本色,保持独特 。在雨林里,雷同导致灭亡 。如果两个生物机体具有同样的生态位,只有一个可以生存 。另一个要么调整适应,要么消亡 。
在当今的经济体系中,情况也一样 。如果两家企业处于相同领域,生产完全一样的产品,只有一家可以生存 。另一家要么转产,要么倒闭 。今天大多数公司都想通过降低成本、大幅度裁员和不顾一切地寻求最低成本来努力成为幸存者 。
标新立异是更明智的做法 。创造出与其它任何产品都不一样、独一无二的产品从而“独霸一方” 。不要毁灭我们的竞争者,也不要被它们毁灭——而应避开它们 。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合作共处 。今天,许多人认为竞争力是商业成功的关键,但这种想法已经过时了 。今天,我们在变得各不相同的同时,也认识到我们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我们需要互相填补空白 。例如,在我公司里,我们不再期望仅仅靠收购越来越多的公司作为子公司来壮大自己,而是正在和许多别的公司一起合作经营合资企业 。每一个公司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核心技术 。彼此不同的特点使各方都得益 。
做优秀的适应者 。我们过去常说只有适者生存;胜利者只有一个 。但是雨林拥有众多的胜利者 。
在经济体系中我们也能这样 。在这个新的、多样化的、雨林似的经济体系中,问题不在于谁最能适应,
而在于什么地方我们最适应 。如果我们能适应,也就是我们解决了一个社会问题,满足了某个社会需求,我们将能生存并成为优胜者 。如果我们只会制造问题,我们就不能生存、不能成为优胜者 。
经常有人问我,公司的需要和环境的需要是否互相矛盾,我认为不是 。长远来看,它们不会互相矛盾 。
通常的观点认为一个企业的最高使命是获取最大的利润、给股东们最大的回报 。这是一种错误的信念 。它从来没有正确过 。利润只不过是金钱——是一种交换的媒介 。你总是用它来换取其它的东西 。因此,利润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 。
我的处世哲学是这样的:我们不是为了赢利而经营企业,我们赢利是为了经营企业 。我们的企业有它自身的意义和目的——有它存在的理由 。
现在人们谈起企业需要对社会负责,好像这是一件新鲜事,是除了我们所做的所有其它事情之外需要额外去做的一件事 。但是社会责任并不是为了企业另外的某个利益而要去做的事情 。企业的全部精髓就是社会责任 。企业必须有自己生存的目的 。否则,它有什么必要存在呢?
我从雨林中所学到的东西是很容易理解的 。我们可以耗费更少,获得更多 。这是唯一的出路,因为企业的利益和环境的利益并不是互不相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