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位书法家谢谢( 二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武陵春》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宋代杰出女词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字幼安 号稼轩 南宋爱国词人
《公输》 墨子 名翟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孟子〉二章》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名更生 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愚公移山》 列子 名寇 战国初期郑国人
周慧珺书法作品欣赏周慧珺先生是我国国家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 。是继沈尹默之后海派最为杰出的书法家代表 , 她秉承了沈氏融合晋唐北碑的创作路子 。周慧珺先生对米芾的别有会心,则使其字构变尤多,以其劲健洒脱、风神超俗的行草书博得众誉 , 聪颖而出 , 其个性鲜明的创新书体是在传统劲力深厚的基础上而自出机抒的书法家 。这一位书法艺术的创新实践者便以周体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海派书家婉约典雅有余而雄健大气不足的局限 , 在中国书坛由萌动走向复兴的整个七十年代 , 乃至八十年代初期,周慧珺成为了书法的一代骄子 , 并由此奠定了周慧珺先生书法人生 。
艺术大师毕加索说:“中国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 。自有了汉字以后 , 其书写方式便逐步逐步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 。随着书写的工具的改变与信息传递的日益发达 , 书法的实用性虽然逐渐衰退 , 但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 , 却成为了所有从事书艺者共同面临的课题 。书法始于实用 , 借助形象而走进艺术之门 , 经过形象的创造 , 而使它成为艺术的 。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 , 还在于它具有创造性 , 这创造性就是书法家把个人气质和学养等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 , 而形成个人风格的 , 也是对前人书法艺术的一种创新 。周慧珺先生便是这样的一位书法家 , 她是在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一次成功的创新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借用形象来完成对书法艺术的创新 。
在我国的书法史上能成功完成创新 , 又能形成自己艺术风格的书法家确实凤毛麟角 。随着书法全面的复兴时期和书家主体意识的高涨 , 书法的审美也随之变化 , 书法的创新精神便是周慧珺先生是在书法实践中的源动力 。
一、深受逆境中的体会 , 使周慧珺在学书实践中突破了书法的雄健大气局限 。
先生的书法自七十年代在我国开创了一代的流行书风 , 和八十年的流行歌曲一样影响着那个时代文化匮乏的一代人 。这个时代周体书法的出现无疑成为文革后的一种文化的精神食粮 。七十年代初是我国书法艺术的荒芜季节 , 一些老书法家由于政治原因被迫搁下笔 , 不再从事书法艺术创作 , 而年青的一代又没能够接上来 , 在时间上可以说是形成了书法的断层 。尽管浓厚的政治气芬笼罩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 可上海东方红书画社(朵云轩)却仍旧活跃着家周慧珺先生那样的一群“工农兵”通讯员 , 在这支队伍里 , 那时学习书法是完全没有功利主义的 , 也没有人想通过学习书法想将来能成为书法大家 , 只是大家都是在打发日子的情况下 , 来学习书法 , 周慧珺先生学习书法还是完成酷爱书法收藏的父亲家训里的每日功课来学习的 。
在他父亲的眼里 , 赵字代表着书法的正统思想 , 也代表着思想观念的正统思维 , 他希望自己的女儿通过学习赵字书法 , 在不断的书法实践中能象史上的赵夫人那样成为一代书家 。然而赵字对于少年的周慧珺先生来说 , 并没有引起学书的兴趣 , 激发不起学习的热情 , 但是 , 她在父亲的督促下断断续续学习了几年 , 这种学习只是在完成父亲定下的学习作任务而己 。
真正对周慧珺先生的学书有影响的是在她大学时期 , 甚至影响她对书法艺术的创新实践 。上大学期间的周慧珺 , 由于身体方面的健康原因 , 不得不退学在家休养 ,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 , 她无意从父亲的书柜中发现一本米芾的《蜀素贴》字贴 。这本令她眼睛为之发亮 , 爱不释手的字贴 , 顿时开启她了学书的灵感和兴趣 , 字贴中的米体以结体和刷笔著称于宋代书坛 , 成为一代宗师的米体书法艺术正好符合当时闲赋在家的周先生此时的心里需求 。这本由时年三十八岁的米芾所书写的《蜀素贴》隐含着米芾那时的意气风发的神采 , 书中以姿态奇逸、笔力、以侧取妍、左右摇曳的米字书法艺术魅力吸引了周慧珺先生 , 也是使她第一次感到震惊 , 原因是这种书法风格正是她学书的理想追求 , 也是她想要寻找的学书对应点 。通过一时的心摩手追、浸淫其中 , 她似乎寻找到米字与自己气质的结合点 , 经过她的不缀临池和时光在她的一笔一划中泛过 , 她的学书实践中顿悟的米字的不羁的书法精神 , 是此时对她最大的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