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与诸葛亮素来不和?阿斗其实是个很孝顺的人

白帝城托孤之后 , 诸葛亮对蜀汉更加忠心耿耿 , 而后主刘禅 , 则是将诸葛亮以父亲相待 。
《三国志》裴注中引孙盛点评白帝城托孤之事 , 是:
【古之顾命 , 必贻话言;诡伪之辞 , 非讬孤之谓 。幸值刘禅闇弱 , 无猜险之性 , 诸葛威略 , 足以检卫异端 , 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 。不然 , 殆生疑隙不逞之衅 。】
【刘禅与诸葛亮素来不和?阿斗其实是个很孝顺的人】评刘禅“暗弱”未必十分公道 , 但称赞他“无猜险之性” , 完全没有两汉众帝那种雄猜本能 , 因此才能让蜀汉举国一心 , 不生异同和间隙 , 确实恰如其分的称道 。
刘禅个人才能虽不甚高 , 然亦有一长 , 便是他的气量 , 秉承了先主刘备的恢弘大气 , 极可称道 。在孔明生前身后 , 可说是孝顺如子 , 事若亲父 , 始终如一 。

确不负刘备和孔明对他“气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天资仁敏 , 爱德下士”的好评 。
前者出于刘备遗书 , 转述射援评价;后者出于孔明之言 。观其一世 , 这两个优点都恰如其分 , 并非过誉之辞 。
刘禅即位后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 坚定不移地秉承父训 , 支持孔明 。身为天子 , 能一直克制自己欲念 , 压制任何帝皇心中都不可免的“皇权至上、君权至尊”这头猛兽 , 在孔明之世满足做个礼仪天子 , 在孔明身后更能遵其遗训 , 帝相情谊全始全终 , 岂止是非同小可的殊难可贵?
试想若换了后世那些既无自知之明、又不知天高地厚的主 , 定要掀桌子夺权 , 让帝国局势动荡、群臣惊疑忧惧 , 即使孔明履行刘备遗言 , 更立刘永、刘理 , 终亦伤先主情谊、身后令名 。
其实看皇帝对一个大臣的感情 , 看在大臣身后如何对待他的子孙家人便一目了然 。
孔明逝时 , 诸葛瞻不过8岁 , 其后被刘禅视若子侄 , 嫁以爱女 , 并无过人功绩才干仍一路擢升 , 34岁为卫将军录尚书事 , 执掌朝政大权 , 还不足以说明刘禅对其相父的深挚感情?
不妨对比一下那个被霍光从平民扶上天子之位的汉宣帝刘病已 , 是怎么玩弄“郑伯克段”故技 , 族灭霍氏满门的?
再对比一下那个口口声声“只看顾先生子孙便了”的万历帝朱翊钧 , 短短一年后又是怎么对他的张先生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