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位书法家谢谢( 五 )


三、周慧珺书法艺术的形成特点就在于与众不同的创新风格
三十多年过去了 , 中国的书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正所谓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  成名于七十年代的周慧珺 , 面对周体书法的批评也随之而来 , 经受着国内外各种艺术创新理念的冲击 , 无疑对周慧珺的书法艺术又一次重新审美 。尽管人们在议论其不可学周体书法的前提下 , 更多的在说其俗气 , 其实周慧珺书法艺术之所存在就在于其结体 , 结构的错位与笔划的长短布局 , 说明了她毕生之追求所在 , 对此周慧珺也说:“书法在进步 , 也许我的观念真的落后了 , 但我的潜意识里是不甘落后的 , 不过 , 每个人都会有因各人的理念之差带来的局限性 , 我会尽力并尝试去做我所能意识到那一部分” 。(〈〈书法〉〉杂志)她在自己的第一本作品集的自序里 , 也把自己的疑惑心态写了出来 。“昔日重疾缠身、步履维艰的生活境遇 , 造就我不肯向命运屈服的倔强个性 。我的笔端力求刚健雄强、书风追求豪放、明快 。我以此向世人披露自己不甘示弱的心态 。然而 , 事过境迁 , 整个社会和自身命运都变化了 , 对人、对事的看法也随时间而变 , 心底的问题开始出现了 , 今后的路、我该怎么走了……几十年的时间从笔端中流逝过去 , 这时 , 我却让不清楚书法究意是为什么了”。
书法艺术不是一体性的 , 它具有多元性、融合性、也具有扬弃与吸取的精神内涵的创新 。史上的二王、宋四家、赵孟頫、董其昌等历代大成者 , 无不是集书法大气之大成 , 在静中的线条上表现出动的审美感 , 并寄以个人精神理想与审美追求 , 而深受雅俗共赏的后人的追棒 。其笔划的行云流水般的书写 , 也未必不是美到极致 , 史上对书法艺术评判是没有固定标准的 , 我个人认为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 , 就说明其艺术本质之所在 , 说明其艺术生命力之所在 。
当前 , 一些占据着重要职位的书协某些大家 , 却无法象周慧珺先生那样创造出既具有个性的又雅俗共赏的字体 。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书法作品不就是过分夸张字体结构,就是毫不讲究用笔 , 这种主张毫无拘束的个性 , 用心情随意创造书法艺术的作品 , 所创造出来的书法作品哪些字 , 老百姓看了也弄不懂 , 便不用说内行人了 , 看了也似懂难懂 。其实说白了这些书法大家其书法艺术的创作之路 , 或者说他们的创新精神 , 似乎走得太远了 , 甚至有点走得太偏了 , 他们不懂得汉字是方块文字 , 是象形文字的组成含义 , 也不懂得艺术是人们的意识产品 , 是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的 。字划的布局既要有来自传统的继承 , 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创作 , 而没有必要创作出一些让老百姓认为看不懂的 , 越写越不是字的“丑书”作品来 , 而这些作品的创作方向本身就有问题 , 存在着功利思想 , 目的性就是取悦于评委 , 取悦了某些书协的个别领导 。相比之下 , 周慧珺先生的书法艺术作品其思想内容很明确的 , 就是传统的中庸之道的创作思想和遵循中庸之道达到艺术的创新精神 , 周慧珺先生创作出来的每一幅书法艺术作品 , 作品里的每个篇章布局、笔划书写方式都中规中矩 , 全来自对古人书法的创新 , 而绝不是书写一些“塔接式”的书法 , 来糊弄人们 , 那些由间隔笔划连接起来的书写方式多么象学绘画的 , 自由地拼凑着书法的笔划 , 并由此组成所谓书法艺术的字体 。我并不反对书法家们进行各种尝试和创新 , 但过分而刻意在追求一种毫无章法可言的“拙美” , 就太不应该了 。世上只有张旭能在醉里乾坤大的情况下 , 创作出传世的狂草 , 现代的毛泽东狂草字体 , 每笔每划、甚至连字的结体 , 在书写中都有出处可寻 , 绝不凭空意想创作出来 。今天书坛之所以流行着流行的书体 , 其原因就是这些从事着“丑书”创作的书法家占据着领导位置 , 其作品充斥着书法界 , 一些人为了功利而紧随其后 , 造成了旁人都不敢说其作品不好 , 可他们却不知这是对年青人造成了误导 , 影响着今后书坛的发展方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