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诗歌鉴赏题目与答案( 五 )


高中语文的阅读题和诗词鉴赏题的套话和格式阅读题要在文章中找答案~
诗词鉴赏格式是:此诗描绘了~~(用两个四字词概括)~~的景色 , 用了~~(以动衬静 , 乐景写哀~~)~~的手法 , 烘托出~~的氛围 , 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我是高二的 , 语文两连冠 , 你相信我吧~~格式是这么个理论 , 但仍然要因题而异 , 比如笼统要你鉴赏你就百分百要用这个格式~
古诗词鉴赏简答题是“映”和“隔”吧 。
“映”字让“碧草”化静为动 , 动静皆宜而生机盎然 。
“隔”字一来写出了位置 , 又使全诗生动活泼 , 有背景映衬而不显得空洞单调 。参考资料:assInputUsername0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目加答案给你几个例子:
《终南山》、《登楼》、《书愤》的诗歌鉴赏!!!
要求如下: 按照这个格式——
这是一首_________(内容、题材) , 通过__________等意象 , 运用__________手法 , 描写了___________(的画面) , 表现了___________(的情感) 。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① , 连山到海隅② 。
白云回望合 , 青霭入看无③ 。
分野中峰变④ , 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⑤ , 隔水问樵夫 。
答案:写景山、云、霞夸张 互文 动静结合高大磅礴、如画中景热爱自然、陶醉山水
译文:
终南山高大雄伟 , 几乎接近天都 , 山山相连 , 直到海角 。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 , 淡淡青雾 , 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 。中峰高大雄伟 , 成了分野之界 , 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 。天晚了 , 想要找个人家住下 , 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
疑难点注释:①太乙:终南山的主峰 , 也是终南山的别名 , 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 。西起甘肃天水 , 东至河南陕县 , 绵延八百余里 。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 , 故曰天都 , 或说指唐都长安 。②连山句:山山相连 , 直到海角 。③ 两句诗互文 。即“白云入看无 , 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 回望合” 。白云 , 白茫茫的雾气 。青霭 , 也是雾气 , 比白云淡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 , 属于不同的分野 。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 , 称某地为某星之分野 。⑤人处:人家、村子 。
赏析点拨:
鉴赏这首诗 , 首先要注意诗的线索和顺序 。作者以游踪为线索 , 以时空变化为顺序 , 对终南山进行了描绘 。首联是远观 ,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广大 , 它高近天都 , 山山相连 , 直到海角 。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到的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 。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见到的景象 , 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变换无穷 。尾联写登山流连往返 , 以至天晚欲寻觅宿处 。线索清楚 , 层次分明 , 在仅仅四十个字之内把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在我们面前 。
其次 , 重点鉴赏诗的第二联 。这一联诗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来描写进入终南山所见到的奇妙景象 。诗人进入终南山 , 朝前看 , 白云弥漫 , 看不见路 , 也看不见其他景物 , 仿佛再走几步 , 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 , 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 , 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 , 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 , 汇成茫茫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 , 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 , 而除了王维 , 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青霭入看无”一句 , 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 , 它们交错为用 , 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 , 前面又是蒙蒙青霭 , 仿佛继续前进 , 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 , 却不但摸不着 , 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 , 那青霭又合拢来 , 蒙蒙漫漫 , 可望而不可即 。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 万方多难此登临 。
锦江春色来天地 , 玉垒浮云变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