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宣城的诗词( 二 )


九华山歌
刘禹锡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 。
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闻霹雳一声化为石 。
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岙 。
云含幽兮月添冷,日凝晖兮江漾影 。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 。
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稽临东溟 。
乘摞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
君不见敬亭之山广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名声齐五岳 。
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描写映山红的诗句杨万里(宋代 )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
赞美扬州的古诗一、《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
白话释义: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
关于宣城的诗词

二、《忆扬州》唐代: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 。
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
关于宣城的诗词

三、《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宋代:苏轼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
白话释义:
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酒论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 。夸说当时扬州的繁华富丽 。从早春又到晚春初夏,离恨之情千斤重 。
小船连夜渡江来到扬州,大家同时吃惊而又笑我经过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颜 。说的话仍然带着江东口音 。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梦一样 。
关于宣城的诗词

四、《题扬州禅智寺》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白话释义: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
关于宣城的诗词

五、《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白话释义: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关于宣城的诗词

赞美毛笔字的诗句唐朝诗人齐卫《送胎发笔寄仁公诗》中有"内为胎发外秋毫,绿衣新裁管束牢"的诗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宣城时,曾赋诗咏叹宣笔的精致 。诗曰:“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
宋代制笔业中,宣城的诸葛高、诸葛渐、诸葛元被誉为笔工高手,北宋诗人,也是宣城人的梅尧臣称赞说:“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欧阳修也称颂道:“宜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傅长毫,三付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