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秋风杜甫的

其一
当是大历元年作 。盖以广德、永泰间 , 吐蕃与党项羌、浑、奴刺入寇 , 故诗言“战自青羌连白蛮” 。
秋风浙浙吹巫山① , 上牢下牢修水关② 。吴樯楚舵牵百丈 , 暖向成都寒未还③ 。要路何日罢长乾④?战自青羌连白蛮⑤ 。中巴不得消息好⑥ , 瞑传戌鼓长云间⑦ 。(此对秋风而伤世乱也 。在下四句分截 。修关在秋候 , 故托秋风以起兴 。吴樯楚舵 , 由水关而向成都 , 秋寒未还 , 阻於羌蛮之乱也 。中巴信急而戌鼓声闻 , 巫山非安处之地矣 。)
其二
秋风浙浙吹我衣① , 东流之外西日微② 。天清小城捣练急 , 石古细路行人稀③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④ , 故园池台今是非 。
(此对秋风而动归思也 。亦四句分截 。上章末句 , 已涉瞑时 , 故此章皆说暮景 。《杜臆》:水东流 , 日西堕 , 虽即景起咏 , 亦叹年华逝波 , 桑榆景迫 , 捣练急 , 备征衣 。行人稀 , 蜀道梗也 。月夜孤帆 , 方以归乡为乐 , 故园是非 , 又以残毁为忧 。)
杜甫秋风二首的翻译及赏析一、译文
秋风来了吹动我的衣裳 , 河川外的太阳逐渐微弱 。
天气晴朗都急急忙忙的捣洗煮过的熟绢 , 路上的行人非常的少 。
不知道明月是为了谁照路 , 反正迟早他会乘坐小舟归来 。
头发慢慢白了依靠在庭树旁边 , 原来的庭院和水池已经和原来不一样 。
二、赏析
此对秋风而动归思也 。亦四句分截 。上章末句 , 已涉瞑时 , 故此章皆说暮景 。《杜臆》:水东流 , 日西堕 , 虽即景起咏 , 亦叹年华逝波 , 桑榆景迫 , 捣练急 , 备征衣 。行人稀 , 蜀道梗也 。月夜孤帆 , 方以归乡为乐 , 故园是非 , 又以残毁为忧 。
拓展资料三、全文
《秋风》
秋风浙浙吹我衣 , 东流之外西日微 。
天清小城捣练急 , 石古细路行人稀 。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
会将白发倚庭树 , 故园池台今是非 。
四、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 , 字子美 , 汉族 , 原籍湖北襄阳 , 后徙河南巩县 。[1][2]自号少陵野老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 被后人称为“诗圣” ,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 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朝代】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 ,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 高者挂罥长林梢 , 下者飘转沉塘坳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 唇焦口燥呼不得 , 归来倚杖自叹息 。
俄顷风定云墨色 ,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古诗词鉴赏秋风杜甫的

扩展资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 , 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 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 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
全篇可分为四段 , 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 , 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 , 诉述自家之苦 , 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 , 直抒忧民之情 , 情绪激越轩昂 。前三段的层层铺叙 , 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 , 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