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秋风杜甫的( 二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 , 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 , 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 , 杜甫求亲告友 , 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 , 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 , 大风破屋 , 大雨又接踵而至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 , 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 , 长夜难眠 , 感慨万千 , 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相关试题及答案
1.解释诗中下列词语:
俄顷:何由彻:
2.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
3.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 , 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并渲染了特定的;二是烘托出诗人的心境 , 为下文写诗人的伟大胸襟蓄势 。
4.就主题思想而言 , 读了这首诗歌后 , 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参考答案
1、一会儿;通(彻夜、通宵)
2、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 , 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
3、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4、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5.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 。其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 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 , 尊称他为“” 。(1分)
6.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 。(3分)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②俄顷风定云墨色()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7.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2分)
长夜沾湿何由彻!
8.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 , 事件是 , 从诗中的一个词语“”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2分)
9.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 。(3分)
10.杜甫身处漏雨茅屋 , 还存有的情思 , 发出了“ , (填原诗句)的呐喊 , 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2分)
参考答案:
5.本诗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 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 ” , 尊称他为“诗圣” 。(1分)
6.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 。(3分)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大声吼叫)②俄顷风定云墨色( 一会儿 )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 靠近)
7.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2分)
长夜沾湿何由彻!长夜漫漫 , 屋漏床湿 , 怎能挨到天亮?
8.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八月 , 事件是暴风雨袭击茅屋  , 从诗中的一个词语“丧乱”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安史之乱。(2分)
9.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 。(3分)
第一节: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二节: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惜 。
第三节: 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
10.杜甫身处漏雨茅屋 , 还存有 忧国忧民的情思 , 发出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二:
1、A、①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卷 飞渡 洒 挂罥 飘转 ②诗中升华精神 , 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 ①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 , 诗中有描写 , 有叙事 , 有抒情 , 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
描写:;叙事:;抒情:如: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叙事 , 以下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事;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 , 最后一句是抒情 , 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部是抒情 , 兼有议论(以上答案供参考 , 答出一点即可)
2、仔细品读该诗 , 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
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