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被称为经是在|诗经全书共有多少篇诗

诗经被称为经是在(诗经全书共有多少篇诗)
1.《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诗经被称为经是在|诗经全书共有多少篇诗

《诗经》是如何诞生的
诗经被称为经是在|诗经全书共有多少篇诗

根据《汉书食货志》和《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记载 , 这些诗歌是“采诗官”采来的 。每年春天到来 , 朝廷便安排一些孤寡老人 , 敲着木梆子到民间收集奴隶、平民演唱的歌谣 , 然后献给朝廷管音乐的太师 , 配好音律 , 演唱给天子听 。这样天子就知道民间疾苦和百姓心声了 。这些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 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收集 , 来自那么多地域的民歌也不可能得以整理保存 , 更不可能形成琳琅满目的十五国风 。也正是由于采诗 , 《诗经》中保存有很多原生态的民歌 , 它们甚至可以看做是各阶层人民的劳动号子和生活写真 。耕植、采摘、渔猎、爱情、婚姻、行役、战争以及风俗等 , 都成为诗歌吟唱的题材 。
还有一种“献诗”说 , 根据《国语》的“周语上”“晋语六”等史料的描述 , 天子听政 , 常常让官员献诗讽谏 。这些诗歌有的是官员自己搜集整理的 , 有的则是自己或者他人创作的 , 内容多以反映贵族生活、士大夫的政治见解为主 。这类诗歌应当是大、小雅的主要来源 。这类诗歌是介于民歌和文人诗之间的创作 , 说它们是民歌 , 是因为模仿民歌采用了合乐歌唱的形式;说它们是文人诗 , 是因为他们并不是在传唱中逐渐形成的 , 而带有创作者个人的某些气质和特征 。
不可否认 , 采来的诗歌和献上的诗歌 , 有些还要经过乐官的整理 。在他们对最初审订的诗集进行整理的过程中 , 有的诗歌可能就被删除了 , 那么今本的《诗经》可能就没有它们了 , 但这些诗歌还在一定程度上流传 , 这就是我们在其他先秦典籍中见到的“逸诗” 。司马迁说孔子曾经删过《诗经》 , 这种说法却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 。孔子肯定整理过《诗经》 , 究竟整理到什么程度 , 现在很难作出判断 , 但我们应当注意到《诗经》的重章叠句中 , 有时并不能完全呼应 。如果《诗经》确实经过朝廷乐官整理 , 而且演奏给天子听 , 成为政治、外交场合演奏的曲目 , 成为乐工的教材 , 是不应当出现如此多的断章失句现象的 , 所以这一问题还要全面考察 。
如同现在歌词的乐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先秦时期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 。《史记孔子世家》云:“三百五篇 , 孔子皆弦歌之 。”说明《诗经》为配乐歌唱的乐歌总集 。由于儒家的推崇 , 到了汉代 , 诗被尊为“经” , 于是 , 后世便都称之为《诗经》 。其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百思特网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 , 大约是在公元前6世纪 。产生的地域为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等广大地区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 , 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
《诗经》是按风、雅、颂编排的 。这既体现了诗的来源 , 也代表了诗的风格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 , 但是由于古乐失传 , 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 。
“风”是音乐曲调 , 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即是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 , 共160篇 。国风中 , 幽风全部是西周作品 , 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 , 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
“雅”即正 , 指朝廷正乐 , 西周王畿的乐调 。又一说认为雅是夏的借字 , 因王畿附近曾是夏人居住的地方 , 故云夏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的作者 , 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 , 既有上层贵族 , 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
“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毛诗序》说:“颂者 , 美盛德之形容 , 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就是说 , 颂有二义:一是赞颂 , 夸祖颂德;二是配合舞蹈的诗 。周颂是周王朝的颂诗 , 鲁颂是鲁国的颂诗 , 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 , 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 。商颂并非商朝的颂诗 , 而是商的后裔宋国的颂诗 。《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 , 得以保存 , 在汉代流传甚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