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论文|论工笔花鸟画的体格延承与当代特色

工笔花鸟论文(论工笔花鸟画的体格延承与当代特色)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艺术的重要门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工笔花鸟画讲究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内在审美境界上主张移情于物,注重外物之理与内在之情的融合 。在审美追求上,强调带有抽象性和装饰性的表达,在艺术表现方式方面,要求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掌握,以此领悟其奥妙 。以上作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统精神,被内化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之中,代代延绵不绝,即使现在还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
在中国古代,花鸟、虫鱼、畜兽作为艺术表现对象,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 。那些表现在陶器、岩壁以及玉石上的鱼鸟、畜兽纹样,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花鸟图样艺术 。随后,在夏商周以及秦汉时期,此类题材又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玉石器、陶器、壁画以及丝织物上,成为我们研究古代花鸟画不能忽略的历史遗存 。特别是在汉代,诸如画像石、画像砖、帛画上描绘的神兽形象、花卉图案,成为后来工笔花鸟画艺术之滥觞 。这些描绘在各类材质上的“花鸟画”作品,虽然不能等同于后来的中国花鸟画艺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在审美情趣以及外在表达形式,对后来花鸟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工笔花鸟论文|论工笔花鸟画的体格延承与当代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形象已经频繁出现在一些绘画作品中 。除了相关历史记载以外,我们能看到的绘画作品如《洛神赋图》(摹本)中表现的飞雁、龙鱼、草木以及这一时期敦煌壁画中的山石、野兽、花鸟形象,都各有情致,具有明朗奔放的美感 。隋唐时期是花鸟画艺术的发展时期,也是花鸟画作为一门画科独立出来的时期 。出现了刁光胤、薛稷、边鸾等一大批花鸟画家 。据载他们的作品“下笔轻利,用色鲜明”,已经达到“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的程度 。由此,花鸟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人们单独审美的对象 。到了五代时期,更是出现了黄筌、徐熙两位重要的花鸟画家 。这两位画家的出现是历史性的 。首先,从他们两人开始,工笔花鸟画的师承关系可以见诸画史之中并代有继承;其次,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巧臻于成熟与完善,达到了很高的写真水平;再次,表现物象的方式也产生了分化 。出现了“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的黄筌一派以及“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1]的徐熙一派,史称“徐黄异体” 。
工笔花鸟论文|论工笔花鸟画的体格延承与当代特色



入宋以后,黄筌之子居宝、居寀以及徐熙之孙崇嗣皆为画院画家,继承了先人的画法又有所发展 。同时,赵昌、崔白也都是当时著名的花鸟画家 。到了北宋末期的徽宗朝,工笔花鸟画达到了光辉灿烂、盛极一时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宫廷重视,连宋徽宗本人也喜欢以花鸟作为题材进行创作;2.画工众多,且技巧熟练,注重观察和师法造化;3百思特网.美术理论完善,出现了许多有关花鸟画创作的理论,如《宣和画谱》中就有对花鸟画创作方法以及花鸟画历史发展传承的描述 。宫廷重视、创作群体庞大、理论和技巧的日趋完善,促使中国的工笔花鸟画此时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南宋时期,工笔花鸟画继承了北宋末期的传统又有所发展,出现了李迪、林椿、李安中等一大批花鸟画画家 。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是一个向来注重继承传统的国家,这与中国自古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不无关系 。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家族礼法与君臣观念,也对文化传承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论述中国艺术精神时,就不能绕开传统 。当然传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矛盾统一体 。其实矛盾统一正是中国传统哲学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奇与正、黑与白、多与少、大与小都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 。这种哲学观也影响到了艺术创作中,成为中国美学精神的一部分 。
工笔花鸟论文|论工笔花鸟画的体格延承与当代特色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继承者 。可以说,对传统的继承性,正是工笔花鸟画的一大特征 。中国古代表现在玉石器、青铜器以及漆器上的鸟兽图案,都是经过提炼加工过的抽象的形象,线条的组织也带有明显的主观特征 。这些特征反映了中国古代历经千万年形成的审美趣味 。体现在工笔花鸟画中,注重作者的主观处理,即使是宋代推崇“写真”的时期,也不是完全描摹自然,而是讲究理法与立意,讲究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这一特点与中国的审美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