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论文|论工笔花鸟画的体格延承与当代特色( 三 )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艺术多元化的需求,工笔花鸟画又重新成为画家乐于采用的绘画表现形式和题材 。很多画家开始专门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 。他们或“借古开今”,或“引西润中”,都在创作形式以及画面格调上,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这些画家的不断努力,到了21世纪的今天,工笔花鸟画又重新呈现出繁荣的局百思特网面 。
工笔花鸟论文|论工笔花鸟画的体格延承与当代特色



首先,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促使艺术家或融合传统或借鉴西洋,摈弃了以往单线思维的模式,而是立足新视野、引入新眼光,用更加多元、开放的视角来看待自然万物,从而在创作过程中,把这种改造过的主体意识及观念重新介入到画面的每个细节与意蕴之中,并在写“实”之外获得对写“意”的重新解读 。这种新意象产生,也确立了工笔花鸟画在当下语境中的人文价值及与写意画相颉顽的姿态 。其次,居于学院、画院的职业画家以及居于民间的画家都有很多人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 。这不同于古代创作仅限于宫廷中少数人 。同时,工笔花鸟画以其生动逼真的物象表现以及清新淡雅的格调重新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 。复次,在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 。现在的工笔花鸟画创作,技法已经不再仅仅限于“勾勒”“勾填”“没骨”等几种画法,而是出现了拓印、皱纸、喷绘、洗擦、撞水、撒盐等各种技法 。同时,新矿物颜料的开发以及各类媒材的借用也大大提高了工笔花鸟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促使工笔花鸟画呈现出或清新淡雅、或气韵高古、或华丽多彩的多样情态 。
总体来看,工笔花鸟画注重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种发展是审慎的、微妙的 。在内在审美境界上,虽然也注重对技艺的掌握,但认为对技艺的掌握只是达到“由技到艺、由艺到道”的途径,主张移情于物,注重外物之理与内在之情的融合,在审美追求上是“意象的”,带有抽象性和装饰性的 。在表现方式上,基于宇宙万物皆合乎于统一的“道”与“理”,只需要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观察与掌握,就可以领悟宇宙玄奥 。以上几点作为工笔花鸟画的传统精神,被内化到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之中,即使现在还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
工笔花鸟论文|论工笔花鸟画的体格延承与当代特色



注释:
[1](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89 页 。
[2]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72 页 。
[3](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卷上》,啸园丛书本 。
[4](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下》,桃李遗书本 。
[5]于非闇:《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版,第34 页 。
【作者简介】赵盼超:艺术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从事美术理论研究 。
(原载于《艺术广角》 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