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单位|_邻里规划变迁史( 三 )




邻里及邻里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和最早形成的治理机制之一 , 是社会治理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对邻里这个社会再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层面的规划干预 , 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社会融合和宜居性的三大目标 。


我国的城市规划不能说对邻里不重视 , 现在的建设中处处能体现出邻里的概念 , 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在与新加坡的合作中 , 就充分借鉴了新加坡对邻里中心的建设理念及经验 , 通过建设邻里中心 , 对居民进行各种生活配套服务 。但只是“物”的建设 , 没有人的参与 , 邻里无法走向真正的振兴 。


想要真正的振兴邻里 , 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关键三点:


一是规划的参与性 。我国以往的城市规划认为是一项专业性工作 , 主要由规划部门来完成 , 市民参与最多在调研层面 。但从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发展来看 , 越来越强调当地市民的参与性、邻里规划越来越落到社区这一级来完成 。以英国为例:邻里规划(Neighbourhood Planning)是英格兰地区在2011年颁布了《地方主义法案》(Localism Act)之后新创立的一种自下而上的规划形式 , 它赋予了住在同一个邻里社区内的居民自行申请编制规划的权利 。邻里规划编制的全过程都由居民自身所组成的社区组织主导 , 在此过程中社区组织可自行聘用专业的规划咨询公司、建筑师来参与这一工作 。邻里规划的编制分为若干阶段 , 每一阶段的成果都需要提交给邻里社区所属的地方政府规划部门进行审核 , 并举行社区参与活动对规划内容进行讨论并决定是否通过 。
邻里单位|_邻里规划变迁史



邻里规划是英国法定规划体系的一个创新层级 , 是城乡规划在英国政府“地方主义”改革背景下的一次重大变革 。邻里规划的提出整合了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协作式规划等一系列自下而上的规划形式 , 丰富了规划的内涵且完善了规划的操作框架 。通过对邻里规划的源起、内涵、内容、操作程序进行分析 , 归纳出其积极意义的在于真正加深了公民在规划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 


而我们的城市规划中是否真能下沉到社区这一层面?尝试着培养使用社区规划师 , 倾听居民声音 , 汇集那些看似不专业的、但是产生真实需求的市民意见 。让规划在社区这一层面变成协同式规划 , 而非简单的建设布局规划 。


二是规划的综合性 , 考察邻里发展必须用社区视角 。中国现在的社区规划可分为两类 , 一类是由民政部门及街道社区主导的社区发展规划 , 其核心在于关注社区的社会属性 , 具体内容包括社区功能、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体制机制等“软”性部分 , 另一类是由城市规划部门主导的社区总体规划 , 重点关注社区的空间和物质属性 , 具体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公共空间、绿化景观、基础设施等“硬性”部分 。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这两种类型的社区规划彼此脱节 , 无法有效地推动邻里关系的振兴 。


想要振兴邻里 , 重要的是要实现“两规合一” , 即民政部门主导的社区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部门编制的社区总体规划相结合 。让社区规划的内容体系从社区治理、公众参与、空间与设施、指标体系、评价追踪等方面综合完善 。


三是规划的与时俱进 。振兴邻里 , 不是重新回到过去那种同一个屋檐下 ,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模式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 , 你不要说邻里 , 就是情侣 , 也是一人捧一部手机 , 你刷你的我刷我的 , 虚拟世界里情话绵绵 , 现实世界少言寡语 。这是当今现实 , 但不代表人们就不需要邻里关怀 。虽然互联网时代让邻里关系似乎遭到冷落 , 但那种人类与生俱来的作为集群动物的行为本性却丝毫没有减弱 。


今天 , 人们同样渴求来自周围的关心 。这种对良好近邻人际关系的渴求来自人类的实用主义原则和性善心理 , 旧的邻里关系的式微并非是真正的衰落百思特网 , 而是一种蜕变 , 在新的时代 , 它需要新的交流和连接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