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嵊州的诗句作者及出处

嵊州
嵊州,位于浙江东部,北邻杭州150公里,东靠宁波110公里 。全市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辖17个乡镇、4个街道 。1995年8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嵊县设嵊州市,是著名的“越剧之乡”、“领带之乡”、“围棋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 。
嵊州古称剡县,历经了2148 年历史 。这里早在秦汉之际就建县称剡,有秦始皇东巡时挖剡坑以泄王气的遗迹 。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改称嵊县 。嵊州自古以来就名声遐迩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剡指的就是嵊州 。嵊州的秀美山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贤士名流人剡揽胜 。王羲之、戴逵等人在嵊定居终老剡地;李白、杜甫、陆游等诗人多次来嵊州游历,留下了不少咏剡的佳作绝句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等著名诗句,就是对嵊州秀美山水的由衷赞叹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嵊州的青山、剡溪的绿水哺育了这里众多仁人志士和优秀人才 。这里是海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理论家马寅初的故乡,音乐家任光、辛亥革命志士王金发、近代山水画家郑午昌、当代画坛名家刘文西、著名优家魏金枝、理论家邢贲思、围棋国手马晓春、琵琶演奏名家章红艳都是土生土长的嵊州人,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王文娟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也都是嵊州人 。
嵊州是海内外闻名的“越剧之乡” 。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越剧既是嵊州的特色文化,又是嵊州的传统产业 。古有“锣声响响,田稻长长”之说,今有“嵊州人,人人都能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之誉 。越乡已被人们作为嵊州的代名词 。嵊州儿女创造了越剧艺术,越剧已成为嵊州人民的宝贵财富,并且使嵊州进人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浙江省文化先进县 (市)之列" 。
葬花吟原唱什么唱法后,出现了一批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著名演员 。她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越剧唱腔和表演程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越剧流派是演员表演艺术的总体,它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 。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 。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 。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 。一个剧种,流派唱腔越丰富,它的生命力就越强,剧种也就越繁荣、越成熟,表演范围也越广 。目前,越剧有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傅全香创立的“傅派”、徐玉兰创 立的“徐派”、戚雅仙创立的“戚派”及“王派”、“陆派”、“毕派”、“张派”、“吕派”、“金派”等其它流派 。
一、袁派:袁派由袁雪芬创立 。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庄而带悲剧色彩的妇女形象,唱腔旋律淳朴而委婉 。袁雪芬的嗓子,音色并不特别亮,音域也不特别宽,她以真情实感取胜,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 。袁雪芬演过一百多出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 。例如,祝英台、崔莺莺、祥林嫂、花木兰、梁红玉、秋瑾等等 。袁派形成后,学袁派戏,唱袁派腔的人愈来愈多,包括有成就的名演员如戚雅仙、张云霞、金采凤、吕瑞英、筱月英、朱东韵等 。
二、尹派:尹派由尹桂芳创立 。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 。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不飘浮 。尹桂芳音域不宽,唱腔多在中音区运行,很少用高音;她的鼻音较重,演唱时按“字重腔轻以情带声”的原则把字音吐清而别具风味,又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的起伏 。尹派特色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代表作有《盘妻索妻》的“洞房”,《沙漠王子》的“算命”,《浪荡子》的“叹钟点”等 。尹派传人有尹小芳、筱桂芳、宋普南、赵志刚、茅威涛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