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嵊州的诗句作者及出处( 五 )


求越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记得草桥两结拜歌词...歌名: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类型:越剧
歌词:
记得草桥两结拜,同窗共读有三长载,
情投意合相敬爱,我此心早许你梁山伯 。
可记得,你看出我有耳环痕,使英台面红耳赤口难开;
可记得,十八里相送长亭路,我是一片真心吐出来;
可记得,比作鸳鸯成双对; 可记得,牛郎织女把鹊桥会;
可记得,井中双双来照影;可记得,观音堂前把堂拜 。
我也曾,留下聘物玉扇坠,我是拜托师母做大媒;
约好了相逢之期七巧日,我也曾,临别亲口许九妹;
我指望有情人终能成眷属,想不到美满姻缘两拆开 。
梁兄啊!我与你梁兄难成对,爹爹是允了马家媒;
我与你梁兄难成婚,爹爹收了马家聘;
我与你梁兄难成偶,爹爹饮过马家酒;
梁兄啊!爹爹之命不能违,马家势大亲难退 。
关于嵊州的诗句作者及出处

扩展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
1952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 。
据中国民俗协会有关人员介绍,全国大约有10多个地方自称“梁祝”故里,在联合申报“世遗”的几处,关于“梁祝”,也是各说各的故事 。在195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 。一经面世受到广大戏曲友人的喜爱,也成为一部经典的制作 。
京剧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 。《柳荫记》由王瑶卿设计唱腔,杜近芳、叶盛兰在1953年首演 。被公认为是建国初期戏曲推陈出新的代表作 。
在越剧中的唱腔的形容词?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 。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 。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
1910年小歌班进入杭州,1917年到达上海,1920年起,演出用丝弦伴奏,因板胡定弦1—5两音,称〔正宫调〕 。20年代初,剧种被称为“绍兴文戏” 。1923年7月,在嵊县施家岙开办了第一个女班 。1925年坤伶施银花在琴师王春荣的合作下,产生了6
3定弦的〔四工调〕,成为绍兴文戏时期的主腔 。30年代初,女班大批涌现 。这时期,除男班、女班外,还有男女混合演出的形式 。1938年名伶姚水娟吸收文化人参与对越剧的变革,称“改良文戏” 。这时期,最有名的演员是被称为越剧四大名旦的“三花一娟”,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小生为竺素娥、屠杏花、李艳芳;青年演员如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等,都已崭露头角 。主要编剧有樊篱、闻钟、胡知非、陶贤、刘涛等 。
1942年10月,袁雪芬吸收新文艺工作者参加,对越剧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革,被称为“新越剧” 。编导有于吟、韩义、蓝流、白涛、肖章、吕仲、南薇、徐进等 。1944年9月起,尹桂芳、竺水招也在龙门大戏院进行改革 。此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走上改革之路 。
“新越剧”重要标志之一,是编演新剧目,使用完整的剧本,废除幕表制 。内容大都是反封建、揭露社会黑暗和宣扬爱国思想 。1946年5月,雪声剧团首次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搬上戏曲舞台,标志着越剧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46年9月,周恩来副主席到上海,在看了雪声剧团演出后,指示地下党要做好戏曲界的工作 。此后,地下党派了党员钱英郁、刘厚生、李之华及党的外围组织成员吴琛等,到越剧界担任编导 。在1946年袁雪芬被流氓抛粪事件中,1947年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及为筱丹桂申冤的斗争中,进步文艺界、新闻界都给予了支持 。
唱腔方面,越剧改革有重大的突破 。“新越剧”在实践中扩大了表现内容,原来较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已不能适应 。1943年11月袁雪芬演《香妃》时,1945年1月范瑞娟演《梁祝哀史》时,都在琴师周宝财的合作下,分别创造出柔美哀怨的〔尺调腔〕和〔弦下腔〕 。后来这两种曲调皆成为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各自的流派唱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