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历史的对联( 二 )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世;
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锺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
——刘镇华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负天下奇才,若定指挥,独惜赍志偏安,鼎足三分屈王佐;
叹风尘末吏,未遑窃比,追溯鞠躬尽瘁,心香一瓣学乡贤 。
——曹慕时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此地藉卧龙以传,看丹江西抱、白水东环,只许长留名士隐;
斯人超雏凤而上,即莘野币交、渭滨车载,何如亲见使君来 。
——清·顾嘉蘅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347.htm
诗词对联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在历史教学中要追求导入语的艺术化,教学手段的新颖化、多样化,教学过程的活动化,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趣味化,就能以趣激学,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愉快的艺术” 。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富含哲理,使人陶醉 。诗词有着很高的史学、文学和思想价值 。这就为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用它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所以古诗词对历史教学有着巨大的价值,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用古诗词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若能在历史教学中对古诗词进行大力挖掘,加以利用,将对学生大有裨益 。
一、利用诗词导入新课,创设历史情境
用诗词导入教学能在短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打开学生心扉,使学生的思维的齿轮运转起来 。例如,《秦朝的统一》这一课时,我就借用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下阙诗词导入新课,歌词出现采取了配乐朗读的方式,在学生听全词的时候,我就把下阙给学生写在黑板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生听完全词后,我就用彩色粉笔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划出来并分别给学生作解释 。在毛泽东笔下的几位古代帝王,秦始皇是首当其冲,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看看秦始皇有哪些功绩值得放在首位呢?从而带学生一同走进了《秦朝的统一》这一课 。例如在组织《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教学时,教师先说道:同学们学过毛泽东主席的诗《七律・长征》吗?能背诵下来吗?学生的激情一下被调动起来,激情的背诵着 。接着老师说,毛泽东主席以磅礴的气势描述了人类历史上这次伟大的行程 。有人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有人说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也有人说长征是――由此导入新课,就很快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五十多年前红军长征这一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二、新课学习中,巧用诗词,点燃学习激情,突破重难点
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巧用诗词,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突破重难点 。例如,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中,介绍西城,就利用学生学过的诗句,让学生齐背《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渭城曲》,“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教师进而提出问题,诗中的玉门关、阳关以西和以东在和人眼中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那么玉门关、阳关和西 城有关系呢?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西域的理概念 。知道西城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或更远的地方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东汉末年由于长期战乱造成的荒寂凄凉的社会现实 。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的情况 。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利用佛教欺骗和麻痹广大人民,当时许多皇帝、王公、贵族和大臣都大力推崇佛教,以此出现了佛寺遍布各地,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
三、利用诗词进行教学教学小结,有利于记忆所学内容
教学结束后,利用诗词总结,往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我就用“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来总结左宗棠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功绩 。
四、利用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诗词是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内容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屈原那忧伤的“长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敢因祸福避趋之”,光绪皇帝为邓世昌撰写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凡此种种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佳诗句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用,能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