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历史的对联( 五 )


习俗:燃灯,赏灯
起源来历故事: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有关历史的对联

元宵节的诗词对联,各地习俗,历史发展和起源故事有什么?元宵节的诗词对联: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
这首诗不落俗套,取材农村,绘声绘色,元宵景物毕现眼前 。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 。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 。明代张灯的日数,自太祖始增为十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
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成为了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最爱“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一句,整首诗至此,已将“良辰”“娱人”“笙歌”“开口笑”“消良辰”连成一线,组成了一幅元宵喜乐图 。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 。“万灯明”万灯,泛指很多灯,明则是亮起来了 。
正月中旬动帝京:“正月中旬”正月的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 。“动”震动 。形容热闹 。“帝京”是指京城、国都百内人连袖舞:“三百内人”应该是指很多的宫女 。
“三百”也是形容人数众多的,非实指 。“连袖舞”是指一时天上著词声跳舞 。“一时”是说当时,“天上著词声”是指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也是极言歌舞的热闹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数的众多,声可直传天上 。
习俗:燃灯,赏灯
起源来历故事: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有关历史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