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答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四 )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
古诗词题目类型有哪些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解析
(一)把握作者的感情
诗歌一般借助于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 。今年高考考查的主要题型有:
1、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
所谓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即抽取诗歌中某一句,要求考生分析这句诗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根据所选句子的特点,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设题 。
(1)借景抒情 。抽取诗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情感 。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这里作者写了“极目远望,水天相接,树木迢迢,一片带雨的乌云飘来,遮住了大半个山”之景,其特征辽阔、低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路途艰险、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之情 。同时以“雨云埋山”显示了前途迷茫的郁闷 。这种方法考生以前也学过,如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它所抒发的情感与此相仿 。据此,此题的答案为: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
(2)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比较含蓄,有时理解不一定到位,而扣住直抒胸臆句分析作者的感情则比较简单 。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
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心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因此题中所列的“咨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了作者无奈、苦涩的心情 。
再如2007年高考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
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词的下片主要是直抒胸臆句,“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作者期待像雄鹰一样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
(3)含蓄直露兼有 。这种题型虽比较复杂,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做好它还是没有难度的 。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
示长安君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