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的内容简介

熙宁二年,登基不到两年的宋朝皇帝赵顼大胆启用了“负天下之望三十年”的王安石,准备开始他雄心勃勃的改革,以应付宋朝建国一个世纪后日积月累的政治、社会、经济、军事难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场改革还有更深层的缘由——这是人类文明第一次站到了近代社会的门槛前,传统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
就在这个冬天,一个来自900多年后的历史系学生石越,来到了这个世界 。
在经历过短暂的适应之后,无论是出于使命感,还是出于他对那个时代的感情,石越参与到了这段注定不同寻常的历史当中 。
借助着他多出近千年的知识积累、天生的谨慎、对政治的敏锐,石越试图凭借一己之力,扭转历史的方向,去阻止宋朝这次应战的失败 。
在最初的短短一年之内,他就用令人惊讶的智慧,迅速地复制了王安石的成功——甚至比王安石前三十年的积累做得更好 。他“窃取”前人的诗词,博取文名,赢得立身之本;依附商人之家,出版儒学著作,借助朱熹至钱穆九百年间的学术成果,震撼学界;然后又拒绝皇帝的屡次征召,赢得名誉 。他还向技术异常发达的宋人介绍近代科学基本理论,改进纺织机、活字印刷术,创办近代体制的大学……一举成为宋人眼中的学术宗师、不世出的天才 。而他更刻意地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赢得了当时精英们的敬重 。
但这并不是他的终点 。
在求贤若渴的皇帝累次征召之下,石越终于开始了他的仕途 。这个时候的王安石,为了树立新法的权威,正在大规模的驱逐异己,新党与旧党之间,正展开第一次激烈的冲突 。如履薄冰的石越,只能在这夹缝中委曲求全 。
幸运的是,命运并没有抛弃他 。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他以后最重要的幕僚潘照临 。在潘照临的辅佐下,石越试图选择第三道路 。他既反对全盘否定新法,亦不愿意完全支持新法,并且竭力维持着与新、旧党重要人物的良好私交 。在一次关于青苗法的争议中,石越初露峥嵘,他预料青苗法的利弊,无不应验;而对青苗法所进行的改良,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从此,石越真正获到了皇帝的信任,俨然成为赵顼在王安石之次的另一个选择 。
然而,面对石越的杰出才能,官场中一股暗流开始涌动,石越被设计陷害,被迫离开大宋的权力中心汴京,出任杭州知府 。在杭州,石越看到了在汴京看不到的机会,他开始了中国的“百年翻译运动”,并且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甚至创办海船水军 。
而在汴京,熙宁七年灾难准时到来,王安石终于黯然辞相,新法遭遇重大挫折 。北方的辽国更是准备趁火打劫…… 辽国太子耶律濬与他的谋士萧佑丹很早就觉察到了宋朝的改变,并将石越视为巨大的威胁 。萧佑丹借着石越的身世构陷石越是晋帝后代,有不臣之心 。石越的政敌趁机大做文章 。潘照临临危受命,游说得到富弼支持,移花接木让石越成为庆历党人石介之后,终于巧妙过关 。但石越的红颜知己楚云儿却因此事牵连殒命 。
宋朝内忧外患,最终被迫向辽国割地 。赵顼深感屈辱,拜石越为翰林学士 。
石越终于开始主导变法 。在他的大力举措下,宋朝开始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改革官制,提高行政效率 。因为无力单独对抗吕惠卿领导的新党,石越游说司马光等旧党大臣回京共同执政 。新党与旧党在石越的润滑下,开始学习妥协 。在海外,宋朝海船水军初战告捷,奠定南海霸权 。
在石越的推动下,宋朝开始全面的军事改革 。在实验中的兵器研究院突然发生爆炸,数十人殉难,石越开始反省自己是否拔苗助长,从此不再直接介入科技研究之中 。他倡建忠烈祠与先贤祠,以激励忠义贤良,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 。
王安石之子王雱终于因为对石越的阴谋再一次失败郁郁而死,王安石因此心灰意懒,从此更加少问政事,而石越则开始雄心勃勃的开发湖广计划 。在石越的建议下,宋朝开始废除持兵禁令,在湖广实行军屯先行的开发 。在海外,依靠强大海船水军的支持,秦观、唐康在高丽大展拳脚,重压之下,高丽开始实施亲宋政策;薛奕的船队更是远至凌牙门,建立海外据点 。
然而在大宋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阴影始终环绕金殿之内 。赵顼的健康出现问题,宋朝亦出现内部矛盾 。石越在权力斗争中受到猜忌与排挤,再次被迫离朝,出任陕西路安抚使 。在富弼的建议下,石越一鼓作气,在陕西大展拳脚,积极推动地方性质的改革 。虽然几次遭遇西夏人的暗杀与袭击,但借助他自己出色的帅才和军事改革的初步成果屡挫西夏的阴谋与军事进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