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险为夷的夷是什么意思|身处险境,如何化险为夷?

化险为夷的夷是什么意思(身处险境,如何化险为夷?)
明夷卦是第三十六卦,在晋卦之后,明夷卦和晋卦恰好相反,这两个卦构成了反卦,也叫复卦 。晋卦是“日出地上”,也就是太阳在地的上面;明夷卦是太阳在大地的下面,代表太阳受伤了、落山了,也就黑暗了 。
“明夷”是什么意思呢?“明”是太阳,自然界最大、最明亮的就是太阳;“夷”是受伤,所以《序卦传》说:“晋者,进也 。进者必有伤,故受之以明夷 。夷者,伤也 。”前进一定有伤害,受伤害于明夷,这是辩证的关系,太阳升到最高,也即日中的时候,太阳就开始西斜了,叫日昃 。明夷卦就是太阳落下,一片昏暗的场景,代表政治昏暗、光明被泯灭的世道,同时也代表光明正大的人受到伤害、不被重用,而小人得势 。
化险为夷的夷是什么意思|身处险境,如何化险为夷?



我们先来看卦辞:
明夷,利艰贞 。
在光明受伤时,是艰难的,此时守持正道是有利的,也就是说有利于艰难地守持正道 。明夷整个卦预示着从明转暗的危机,也就是灾难开始来临,当然这里的灾难与前面讲的艰难是不一样的,明夷卦的艰难不是一开始(屯卦)的艰难,也不是在前进路上遇到的艰难,而是太阳升到最高处,开始下降时的艰难,在晋卦之后,表明人在成功、得势之后遇到了艰难 。
在社会动荡、处境艰险、光明转暗时如何保存实力?如何在困境中摆脱艰难?又如何使自己重新振作?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所以明夷卦就是教我们在这种场景下如何化险为夷,对我们现代人做人、做事、做企业、做管理都很有启发 。
《彖传》解释: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利艰贞,晦其明也 。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
“明入地中,明夷”:“明”指太阳,《彖传》里的“中”都可以理解为“下”,所以“明入地中”就是太阳已经落到地下了,太阳受损了 。这时要怎么做呢?“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这时我们要内含文明,指离卦,心中的光明之心、本性不能改变,但是此时要隐藏、韬光养晦,外面显示出来柔顺,这是一种智慧 。如果这时你内含着文明,但外面过于刚强,反而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因为此时太阳落下了,表示时局发生转变,也表示贤人、有才能的人都遭受大难了 。这里举了个例子,叫“文王以之”:像周文王那样 。
当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囚禁的?在晋卦之后,“晋”是上升,周文王是一个诸侯国的首领,叫姬昌,由于他行的是仁政,而当朝天子商纣王行的是暴政,所以当时有句话叫“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也就是说天下三分之二的人都来依附西伯侯姬昌,这就引起了当朝天子商纣王的嫉恨,于是商纣王就把周文王抓来关在羑里七年 。周文王如此受人拥戴,最后却落难了,就像明夷卦,这时怎么转危为安?在明夷的时候怎么做呢?周文王就韬光养晦,在羑里数蓍草,演算周易,七年之后才被放出来 。后来他的次子姬发就把商纣王给灭了 。
化险为夷的夷是什么意思|身处险境,如何化险为夷?



“利艰贞,晦其明也”:为什么有利于在艰难中守持正道呢?这是韬光养晦,隐含自己光明的意志 。“内难而能正其志”:内部发生危难的时候,要能坚守住自己的意志;“箕子以之”:就像箕子那样 。
箕子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殷朝(商朝)末年有三位仁人志士——箕子、微子、比干,被孔子称为“殷之三仁”,他们都是商纣王的亲人,箕子和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微子是商纣王的长兄 。他们三人看到商纣王施行暴政、昏庸无度,就去劝谏,但商纣王不听,于是微子“去之”,就离开了,而比干被杀而剖心 。当时也有人劝箕子离开,否则会受到商纣王的报复,但箕子说:“为人臣,谏不听而去”,这样会使当政者恶性更加显明,“吾不百思特网忍也”,我不忍心这样做 。于是箕子披头散发装疯发狂,被商纣王贬为奴隶,躲过了一劫 。后来箕子归隐,在没人时弹琴自悲,发泄自己心中的悲愤,这首琴曲就被称为《箕子操》 。
公元前1046年1月28日,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 。周武王不知如何治理国家,就向箕子请教,《尚书洪范》篇记载:武王姬发一开始问箕子殷朝为什么灭亡,箕子一声不吭,武王觉得自己问得太冒失,因为箕子毕竟是商纣王的叔叔,于是武王问了另一个问题:“请问,我该怎么治理国家呢?”箕子告诉他治理国家很简单,有九种大法,这就是“洪范九畴” 。“洪”是大的意思,“洪范九畴”就是治理国家的九种大法,“范畴”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其中第一种大法也是最重要的大法就是五行,所以五行最早是箕子提出来用来治理国家的 。后来箕子怕武王又来问他,就带领五千人去了现在的朝鲜,定都于现在的平壤一带,所以朝鲜这个时代叫“箕子朝鲜”,是朝鲜最早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