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弟子规( 六 )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 心里先反省自己 , 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 , 就立刻改掉 , 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 , 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 , 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
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 , 称赞我就高兴 , 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 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 。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 , 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 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 , 心里却欢喜接受 , 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 , 便是罪恶 。不小心犯了过错 , 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 , 渐归于无过 , 如果故意掩盖过错 , 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 了 。
--------------------------------------------------------------------------------
〈泛爱众〉原文: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说:
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 , 如同苍天与大地 , 绝对没有私心 , 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 , 纯是一片仁慈之心 , 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 , 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 , 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 , 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 , 关怀大众  ,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 , 在德行上改过修养 , 守住人的品格 , 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 , 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
品行高尚的人 , 名声自然高 , 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 , 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 ;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 , 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 , 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 , 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 , 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 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 , 不厌恶 不嫌弃亲戚老友 , 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 。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 , 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 , 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 , 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  , 更要爱好礼节 , 恭敬大众 。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 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 , 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 , 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 , 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
他人有事 , 忙得没有空暇 , 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 , 我们就不 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 , 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 , 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
赞美别人的善行 , 就等于是自己行善 , 因为对方知道了 , 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别人的过恶 , 就等于自己作恶 , 如果过份的憎恶 , 就会招来灾祸 。行善能相互劝勉 , 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 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 , 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 , 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 。或者 , 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 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 , 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 , 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
他人对我有恩惠 , 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 , 应求他人谅解 , 及早忘掉仇恨  , 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 , 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 , 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 , 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 , 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 , 那就更完美了。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 , 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 , 心中却不以为然 。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 , 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