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下载|伤寒论txt免费下载( 八 )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 。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 。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 。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 。宜大承气汤 。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 。宜大承气汤 。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 。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 。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 。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
245、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 。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 。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
246、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 。浮芤相抟,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
247、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 。浮涩相抟,大便则硬,其脾为约 。麻子仁丸主之 。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 。调胃承气汤主之 。
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
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 。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 。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 。宜大承气汤 。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 。其脉不负者,为顺也 。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 。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
257、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 。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
258、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 。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 。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
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檗皮汤主之 。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
—5—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 。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
26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 。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
268、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
269、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
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
271、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
272、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
—6—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
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 。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 。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
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
280、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 。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