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心的自我对话》读后感锦集( 三 )


这本书我一直放在工位上 。时不时翻看对照,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
作者是从业40年的精神治疗医师,她会从很多细节,去分析愤怒,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愤怒表现,并不只是性格和脾气,从而改变不健康的愤怒模式 。
愤怒是一种正常、健康的情绪,书的开头,作者就提到了“尊重愤怒”,因为这一定是自己内在投射出的信号 。
不能察觉自身的愤怒、无法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愤怒,会使怒火变成破坏人生、毁掉生活的力量 。
主要包括7种方式:
不分对象发泄,强忍怒气,动粗,持续生气,
用愤怒掩盖其他情绪,
用愤怒逃避亲密(不知如何相处,为了保持距离),
深陷愤怒的不健康发泄方式不能自拔 。
根据能不能发泄出来,分为发火(外化)的外怒型和强忍(内化)的内怒型 。
两种方式,自然没有一刀切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平衡 。
大家仔细想想自己愤怒时的表现,一定有一种更倾向的方向,那么就有意识向另一个方向做调整 。
物极必反的平衡法则,真是处处适用 。
每个人的沟通方式,是我们表达愤怒的主要方面 。
作者列举了6种主要的愤怒方式,其中4种是需要改善,我仿佛看到了职场里,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影子 。
还有2种正面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坚定型:
直接公开诚实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让对方猜疑,也会顾及对方的感受,对别人诚实,以期别人能对自己诚实,面对问题主动出击 。
沉思型:
控制情绪,冷静下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大多数时候,我们遇到的让人头秃的沟通困境,都是源自那4种需要改善的负面愤怒方式 。
哪怕有时候,是对方的问题在先,在接触,产生摩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也会不由自主,跟着对方做,复制错误的愤怒方式,来“一物降一物” 。
这样想来,我们总会把很多人的性格缺陷,归咎于原生家庭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 。
我们愤怒的方式,就是从小耳濡目染的习惯 。
这本书不同于以往刻板印象里的心理学入门书籍,书籍只有前1/4部分,言简意赅介绍上述分类,模式等等理论 。
大量的篇幅,都在逐一介绍,每一种愤怒类型,该去如何对症下药去改善,如何变消极为积极,如何改变自己的攻击模式 。
拿我自己为例 。
我从小都是与人为善,不喜欢和人产生冲突,也会很机智地避免冲突 。
但是当我习惯性想太多的时候,过犹不及,就会不自觉向“讨好型人格”靠拢 。
所以曾经大多数时候,当工作的问题和令人头疼的队友萦绕我脑海的时候,我那时候的内化愤怒,都是冲着自己和最亲密的人,也就是“消极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