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有哪些风景名胜地( 四 )


香港方言
1949年前的香港,由于主、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带有很浓的粤客混杂的口音(即客家人说的客家话受到广府话的音调和词汇的影响和反过来) 。当中以锦田话为代表,但这种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纪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
1949年后,香港方言开始出现大量懒音,当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为显著 。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nei]和“我”[ngo]念成[lei]和[o] 。把“国”[gwok]误读成“角”[gok],“过”[gwoh]读成“个”[goh] 。这现象似乎与大量外地移民有关,对他们而言,n/l 的发音差异不大,在大部分情况下混淆两者亦不会带来严重的沟通障碍,于是他们来港学习这种新方言时,往往舍难取易,淡化一些难以分辨的发音之差异 。这亦所谓“移民理论”,这种现象在台式国语、美式英语的演化过程中,亦曾出现 。
不过,80年代之前的大众媒体依然尽力避免在电台电视节目上出现懒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语言学家亦对懒音屡加抨击,并提出“正音”活动,但懒音似乎已经为香港粤语的特色,在大多数大众媒体、歌手表演中,懒音更被视作“潮流”、“入时”的口音 。但总体上,香港方言与广州方言仍然异常接近 。
英语在香港比较普及,加上从前香港通常比内地较先接触外来的新事物,过去不谙英语的低下阶层会用广州话拼读日常的英语词汇,所以香港粤语的英语外来词十分普遍 。例如“地盘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车”叫“逼力”(brake)、“轴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 。不少老人家仍把“邮票”称作“士担”(stamp)、“保险”叫“燕梳”(insurance)等 。这些道地的用语可能会使外地汉语使用者不知所云 。
东莞方言
罗广方言片
分布于肇庆、四会、罗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阳山、连县、连山等县市 。以肇庆话为代表 。
虽然所有语音、词汇都在跟广州方言片靠拢,但在语调上依然保留早期古语的特色 。如阴平调的高降调与高平调有明显差别,阴入调的重读(调值与普通话第四声相近) 。几乎无粤海方言片中所盛行的懒音,如所有非[i]元音开头的字,均冠以声母[ng],珂[ngo1],矮[ngai2],亚[ngaa3],爱[ngoi3],恶[ngok3];[n],[l]音分明 。
四邑方言片
四邑方言是指新会、恩平、开平、台山等地的方言,当中以台山话为代表 。珠海有一半人讲四邑方言(特别是斗门一带),而其他地区则使用香山片粤语 。四邑方言和广州话发音相差较大 。
高阳方言片
高阳方言主要分布于阳江、雷州半岛一带 。
桂南方言片
主要分布桂东南 。以桂东北的贺县至桂南的南宁市、凭祥市为分界线 。线的东南主要说粤语,几乎占广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线的西北主要说官话 。广西粤语与广州话相近,互能听懂 。但也有早期一部分广东话区的居民迁入少数民族地区杂居,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成份,形成如勾漏粤语等与广州话相异较大的土语 。主要包括邕浔粤语,梧州粤语,勾漏粤语以及钦廉粤语 。分类如下:
邕浔粤语(南宁话)
与梧州粤语比较接近 。主要流行于邕州、浔州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及邕宁县、崇左县、宁明县、横县、平南县等县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区 。以南宁市为代表点 。
梧州粤语(梧州话)
与广州话很接近 。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3镇,桂平县城及金田镇,苍梧县城,贺县县城及附近 。内部差异很小 。以梧州话作代表,语音系统声母21个,韵母46个 。
勾漏粤语(玉林话)
主要分布在玉林及梧州两地区13个县市(除平南县、桂平县城外) 。音系复杂,声调有10个 。有粤语的其他方言中罕见的b、d浊声母 。许多字的韵尾失落,如“两”读为[lar] 。以及词汇也很有特点 。与广州话差别较大,操语双方对话沟通交流困难 。
钦廉粤语(钦廉话)
与邕浔粤语基本相同,内部差异小 。主要分布钦州市、合浦县(旧称廉州)、浦北县、防城县、灵山县及北海市 。
吴川话
分布于广东省吴川市、湛江市 。
蛋家话
蛋家是“水上广东人”的自称 。蛋家话又名水上话,普遍通行于两广的水上人家 。
从1980年代开始,不少粤语外来词随著香港、珠三角等等粤语区居民和内地交流更加频繁,渐渐进入了普通话,例如“巴士”、“贴士”等等 。有时,这些词被普通话吸收的时候发生失真,如粤语“搭的”(“搭的士”的简称)被普通话当作“打的”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