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六 )


谈谈自己的古诗词教学,是怎样做到"读写结合"的慧眼识珠,勾画点评
所谓慧眼识珠,其实就是准确找出诗句中的“诗眼”或者关键词进行点评赏析 。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一首诗词抓准了“诗眼”或者关键词,结合全诗读懂读透,再联系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进而能简明扼要地点评鉴赏,这样对于整首诗词的解读基本上就落实了一大半 。这种读写结合模式,属于短平快,精悍简洁,从点到面,对整首诗词的解读就会迎刃而解 。不妨看个实例: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杜甫《蜀相》中的名句 。一动一静,一碧一黄,一视一听,对比鲜明的背后,用得最为精妙的是“自”“空”两个字 。碧草无情,年年绿得满庭春色;黄鹂无心,日日叫得婉转悠扬,谁人能知晓你蜀相?千秋万代名又怎样?哪怕你再投胎转世又将如何?赏析时再知人论世,联系杜甫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这首诗蕴涵的深意就不言而喻了 。
依样画葫,仿写创新
文本教学,离不开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越离我们久远的古诗词,越需要多读,从文本的布局谋篇,到语言特色等逐一品味 。熟读之后,引导学生依样画葫芦,借鉴创新,可以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来写,亦可以就整篇文章结构来创新 。琼瑶的《在水一方》就是借鉴《诗经·蒹葭》而来: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
借助经典却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行云流水,意境悠远 。不愧为名家中仿写创新的典范 。
我的学生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模仿写了《交友铭》、《写作铭》;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模仿写了《水调歌头·中秋夜》、《水调歌头·考试》;读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模仿写了《忆塞北》、《忆乡村》……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所感悟到的转化为作文表现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增强了成就感 。反过来,也加深了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了诵读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了教学的双赢目标 。
忠实原诗,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就是运用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将文本再创造 。忠于文本,又高于文本 。文本是源头,是活水,其解读应该是多元的,但要忠实原意,不偏激,不歪曲,不虚妄,不亵渎 。只有在这样的多元解读基础之上的情景再现才真实生动,有生命力 。看两个成功的范例: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之所以传唱不衰,与其歌词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分不开的 。它化用《枫桥夜泊》而来,作者在原意基础之上加以改造创新,作品自然清新,如春风拂面般清爽 。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如何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
本文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 。古诗,这个离我们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瑰宝,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的骄傲,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读懂她,理解她 。然而,作为孩子,她到底能理解多少,能领悟多少?作为教师,我们又如何来实现《课标》的要求呢?本文将从“学习古诗的意义”,“如何感悟古诗的美”,“古诗教学的误区”这三方面谈谈自己对古诗教学的认识 。
一、学习古诗的意义
首先,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学习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 。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即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以引出其第二个作用即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这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 。
其次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 。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