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汉武帝的诗词( 二 )



评价汉武帝的诗汉帝国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寂寥、童话般华丽的封建王朝 , 对于今天的东亚人 , 这个伟大的帝国投下的背影与梦想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味;总之:第一帝国无愧于“强汉”、“隆汉”与“雄汉”等诸多盛誉;
威震寰宇、煌煌盛大的汉帝国受到后世东方文明的推崇与景仰 , 从下面的贴图我们可以发现今学家笔下的汉代史观 。
汉帝国(约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东亚历史上强大的封建帝国 。公元前206年 , 刘邦灭秦 , 称帝 , 国号汉 , 建都长安 , 史称西汉或前汉 。公元25年 , 皇族刘秀重建汉朝 , 建都洛阳 , 史称东汉或后汉 。汉代共历24帝 , 四百零六年 , 在世界历史上:汉帝国以国力强大、对 外 扩 张、持久的强盛统一而称誉世界 , 其疆域“东抵太平洋、西到帕米尔高原、奥克苏斯 , 南包整个印度支那、北及安加拉河 , 中西伯利亚”;帝国孝武皇帝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繁荣的国家 。
一个壮阔的王朝背影给我们后世留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敬仰与尊崇 , 伴随强大帝国而生的伟大帝王是值得我们去撩发“思幽古之情”的 , 刘彻就是这样的“天之娇子” , 是他还让我们日渐倾颓的大和民族在迷失中依然保留着一丝高贵与雄健 , 是他还让大和民族可以去触摸一个伟大的帝国的背影 , 是他还让我们贫瘠的血管里流淌着“血 性与勇武”....
日本人眼中的汉朝和汉武帝
“国恒以弱灭 , 而汉//独以强亡!”当强大的大汉帝国坍塌于国内强大割据力量的争斗时 , 一个伟大的时代结束了 , 古代国度中的光荣与梦想结束了 , 当“匈奴刘氏贵族”崛起于代北时 , “华夷之辩”的魔咒在凛冽的朔风中开启 , 这些与汉武帝有点关系的草原雄鹰似乎也在继续进行着一种“汉武帝”似的诠释:征服、再征服!
赛贤斋主人曰:帝国兴盛万国朝 , 
华夏运昌多英豪 。
自强方能臣强寇 , 
神州复兴靠吾曹 。
汉武帝“内兴制度 , 外事四夷” , 为千古名帝 。人多习知其雄材大略、多欲奢费、残酷无情的一方面 , 孰不知 , 武帝虽尊为皇帝 , 在威严冷面的背后 , 也有着一颗生动活泼、多情善感的心 。他喜辞赋、爱歌舞、好游历 , 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 不是表现在政事上 , 也不仅仅表现在生活上 , 而且也表现在《诗》上 。《汉书·艺文志》云:“《书》曰:‘诗言志 , 歌咏言 。’故哀乐之心感 , 而歌咏之声发 。诵其言谓之诗 , 咏其声谓之歌 。故古有采诗之官 , 王者所以观风俗 , 知得失 , 自考正也 。”武帝学诗、读诗、品诗、作诗 , 一方面乃制度兴作 , 一方面则舒志怡情 。“诗”之与武帝 , 可谓关系深厚焉 。

景帝之世 , 黄老思想、刑名之学在政治上仍占主流 。但是 , 对于太子刘彻 , 却酝酿着改变 , 他的老师是著名的儒生、身受“鲁诗”大家申公亲传的王臧 , 《汉书·儒林传》云:兰陵王臧既从(申公)受诗 , 已通 , 事景帝为太子少傅 。此当即为武帝师之证 。武帝幼时既已受诗教 , 而其在为太子前 , 受封胶东王 。据钱穆先生讲 , 在西汉前中期 , 存在两个学术中心 , 一为河间为中心的经术中心 , 一为以淮南为中心的辞赋中心 , “词赋之学 , 近源吴梁 , 远溯齐楚 , 以南人之巫风 , 泽海国之仙思 , 其学亦东方齐鲁之支流与裔”(钱穆:《秦汉史》 , 三联书店2004年版 , 第83-84页) 。而据《汉书》 , 文帝子梁孝王也喜文辞诗赋 , 身边有邹阳、枚乘、严忌子诸人 , 皆文辞之士 , 梁国诗赋亦盛 。梁、楚乃长安与胶东国间要道 , 胶东近于此辞赋中心 , 可以试想 , 武帝与胶东国关系或极密切 , 受其文化熏陶也是理应必然 , 史称武帝“好文辞 , 向儒术” , 信然(《史记·封禅书》) 。
《诗》 , 是儒家《五经》之一 , 为儒学元典 , 不仅蕴含着儒家重要的政治思想 , 也可以“兴、观、群、怨” 。武帝自幼受教于《诗》学大家 , 其思想受儒家影响极深也是当然 , 武帝一朝 , 立明堂 , 建封禅 , 行郊祀 , 改正朔 , 莫不因于此 。一方面 , 武帝甫即位 , 王臧即上书宿卫 , 武帝以王臧为郞中令 , 以其同学赵绾为御史大夫 , 并征申公 , 欲进行政治改革 , 但因窦太后反对而暂时失败(见陈苏镇:《汉代政治与〈春秋〉学》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 第204页) 。虽然如此 , 但建元元年“罢申、商、韩非、苏秦、张仪”诏以及征贤良文学对策则是实行了的 。是故 , 中国政治思想至武帝时为之一变 , 使儒学思想成为政治的主导思想 , 与武帝自小学《诗》、受诗教、向儒学有很大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