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食的诗句有多少就多少( 五 )


非洲一些民族认为,太阳和月亮本是一对恋人,他们追逐时就发生了日食 。
日食传说·记录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步找到了日食的规律,并学会用文字记录日食发生的全过程 。
公元前1961年 第一次有记录的日食
《尚书·胤征篇》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夏朝仲康时代有一次“天狗吃日”,这时侯,天官应向朝廷上报,并让天子率领众臣到殿前设坛,焚香祈祷,向上天贡献钱币以把太阳重新召回 。但天官羲和因为酗酒误事,没有在第一时间观测到这一天文现象上报朝廷,惹怒了大帝,羲和被斩 。
这次记录也早就被认证为是一次日食记录,而且是中国最早的记录(很可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被称作“书经日食”、“仲康日食”,可能发生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 。
中国汉朝 基本预报日、月食
唐朝的天文历法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李淳风就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一位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的奇人 。
李淳风认为,大唐盛行的《戊寅元历》有诸多失误,他于是自编了一部全新的历法,献给朝廷 。
有一年,李淳风按自己的历法计算,某月初一将出现日食 。而朝廷按旧历法颁布的历书中这天是没有日食的,他就把自己算出的日食发生、结束的精确时刻上报到朝廷,结果证实李淳风的历法预言正确 。到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朝廷决定改用李淳风的历法,并将其命名为《麟德历》 。
1868年 人类在日全食中发现氦元素
1868年8月18日,在现在孟加拉国附近,有一次条件比较好的日全食,法国天文学家冉桑在观测日全食时,看到日珥光谱里有一条奇特的黄线 。这条黄线跟钠线的位置虽然相似,但不是钠,而是一种未知元素 。后来,科学家将其命名为Helium(氦),源于古希腊语,是“太阳元素”的意思 。
1919年 科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日全食
1801年,德国天文学家Soldner根据牛顿理论预言,当光线经过太阳附近时,受到引力的作用会发生偏折 。
科学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日全食观测是1919年5月29日,英国爱丁顿的验证广义相对论的观测 。当时拍摄了日全食期间太阳附近的恒星,并与非日食期间拍摄的同一天区的恒星位置进行对比,测定了太阳引力造成的星光的偏折 。
1997年 20世纪中国境内最后一次日全食
1997年3月9日,在中国的“北极”——漠河,20世纪我国境内可见的最后一次日全食,与2500年才回一次的海尔—波普彗星同现苍穹 。日全食和亮彗星这两种特殊的天象的发生和出现,十分罕见 。
◇链接
过去1034年间 武汉4次邂逅日全食
从公元975年至2009年的1034年间,武汉共经历4次日全食,分别是:1575年(明神宗万历三年)5月10日下午2时20分开始,持续时间为4分23秒;1641年(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2月3日下午2时07分开始,持续2分04秒;1941年9月21日12时21分开始,持续3分05秒;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23分开始,持续约5分半钟 。相比之下,今年7月22日上午9时23分开始的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达5分15秒 。
据史料记载,上次具备这样良好观测条件的日全食已经是400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了 。
广厦千间 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是谁的诗句出自《增广贤文》 。原文为: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 。
《增广贤文》是一种民间谚语集,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
日全食在古诗中的体现日食的古诗本不多,又要日全食的,太难了 。还是列出网上搜来的为数不多的关于日食的诗吧:
“日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开篇写道:“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大意是说,进入十月,在初一这一天辛卯时刻发生了日食,这很不好 。过去发生过月食,今天又发生日食,天下的老百姓真是可怜啊 。记述的是周幽王十年朔,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 。
日蚀诗 (宋)梅尧臣
赫赫初出咸池中,浴光洗迹生天东 。不觉有物来晦昧,团团一片如顽铜 。
前时虾蟆食尔妃,天下戢戢无有忠 。责骂四方谁胆大,仰头愤愤唯卢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