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诺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前生今世

多米诺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前生今世)
宋宣宗二年(公元1120年) , 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 。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 , 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 。当时的骨牌多由畜牧动物的牙骨制成 , 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称 , 民间则称之为"牌九"寓意"牌救" , 牌里面所蕴含的哲理 , 足以拯救苍生以及拯救和提醒人类停止那些冲动的做法 。
多米诺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前生今世


1849年8月16日 , 一位名叫多米诺的意大利传教士把这种骨牌带回了米兰 。作为最珍贵的礼物 , 他把骨牌送给了小女儿 。多米诺为了让更多的人玩上骨牌 , 制作了大量的木制骨牌 , 并发明了各种的玩法 。不久 , 木制骨牌就迅速地在意大利及整个欧洲传播 , 骨牌游戏成了欧洲人的一项高雅运动 。
后来 , 人们为了感谢多米诺给他们带来这么好的一项运动 , 就把这种骨牌游戏命名为"多米诺" 。到19世纪 , 多米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运动 。在非奥运项目中 , 它是知名度最高、参加人数最多、扩展地域最广的体育运动 。
从那以后 , "多米诺"成为一种流行用语 。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 , 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 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 。
多米诺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前生今世


【多米诺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前生今世】

多米诺骨牌的玩法非常简单 , 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 , 轻轻推倒第一张牌 , 其余的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 。第一张牌是最小的 , 最后一张牌最大 , 当然也有同样规格的骨牌 。骨牌依次倒下的动力来自第一张被人推倒的骨牌 , 虽然只有轻轻一推 , 产生的能量却是巨大的 , 其中蕴含的是物理学百思特网的道理 。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怀特海德曾经制用了一组骨牌 , 共13张 , 第一张最小 。长9.53mm , 宽4.76mm , 厚1.19mm , 还不如小手指甲大.以后每张体扩大1.5倍 , 这个数据是按照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而选定的.最大的第13张长61mm , 宽30.5mm , 厚7.6mm , 牌面大小接近于扑克牌 , 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 , 轻轻推倒第一张 , 必然会波及到第13张.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能量是按指数形式增长的.若推倒第一张骨牌要用0.024微焦 , 倒下的第13张骨牌释放的能量百思特网达到51焦 。
多米诺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前生今世


可见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的能量的确令人瞠目 。不过A.怀德特毕竟没有制作第32张骨牌--高达415m , 两倍于纽约帝国大厦 。假如真有人制作这样的一套骨牌 , 摩天大厦会在一指之力下被轰然推倒!多米诺骨牌效应常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 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
多米诺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前生今世


2000年12月31日和中央电视台2001年元月6日先后报道:在20世纪的最后几分钟里 , 一项新的多米诺骨牌吉尼斯世界纪录 , 在北京颐和园体育健康城综合馆和网球馆诞生了 。中国、日本和韩国的62名青年学生成功推倒340多万张骨牌 , 一举打破了此前由荷兰人保持的297万张的世界纪录 。从电视画面可看出 , 骨牌瞬间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观 , 其间显示的图案丰富多彩 , 令人惊叹 , 其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
多米诺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前生今世


当骨牌站立时 , 重心较高 , 第一张牌倒下时 , 重心下降 ,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 这个动能传递给第二张牌 , 第二张牌倒下的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便是自身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 , 第三张牌倒下时传递的能量则是自身的重力势能和第一、二张牌的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之和……如此下去 , 每一张牌倒下时 , 传递的能量都比前一张牌大 , 因此多米诺骨牌倒下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 , 即使最后一张牌比第一张牌重许多倍 , 也能被轻易推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