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词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 。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 。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
《清平乐 六盘山》
目前能够欣赏到的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手书共有五幅,但被书法界誉为经典之作的是“一九六一年九月应宁夏同志嘱书”的《清平乐·六盘山》 。欣赏这幅作品可以看到,整幅作品气势磅礴,刚柔共济,字体瑰丽参差错落有致,笔势浩畅飘逸宛若行云流水 。
毛泽东在这幅《清平乐·六盘山》词后题注:“一九六一年九月应宁夏同志嘱书” 。多年来,许多人都在猜想这位“宁夏同志”是谁,是如何请毛主席书写这首词的 。在宁夏就有几种说法,而且见诸报刊,以讹传讹 。八十年代为原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当秘书的喻通听黑伯理讲过当年通过董老请毛主席书写《清平乐·六盘山》的有关情况 。
1959年9月,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计、命名了会议厅 。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决定,各省会议厅分别由各省、自治区自己设计布置 。人民大会堂会议厅作为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场所,宁夏厅作为与外省区交流的一个窗口,广大干部群众都希望把宁夏厅布置得新颖别致,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宁夏厅的布置工作由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负责 。黑伯理任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秘书长,他刚从北京调宁夏工作,对布置人民大会堂宁夏厅的工作非常热心 。在制定方案时,许多同志提出,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宁夏六盘山,并写下了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已在全国人民中广为传诵,最好的方案是用宁夏独有的贺兰石雕刻上毛主席亲笔写的这首词,再配上一幅毛主席长征过六盘山的画,这将是对宁夏回汉各族人民极大地鼓舞 。这一方案得到了自治区党委的批准和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赞同 。
当时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负责布置会议厅的黄文奎、王晓风同志先后到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中央档案馆,查找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诗词的手稿 。查了好几处,没有找到这首词的手稿,据说当年毛主席过六盘山时是在马背上吟成的,很难找到这首词的手稿 。他们又从能够见到的毛主席手迹中找字拼写这首词,拼字不仅找不全,拼出的字之间也不连贯 。布置会议厅的同志十分着急,提出只能由自治区领导出面请毛主席亲笔书写 。自治区领导感到为难,还把有这种想法的同志批评了一通 。
之后,董老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全文如下:“主席:我受了宁夏自治区人委一位同志之托,他要我转恳你把你在六盘山作的清平乐词写一纸给宁夏,那里的同志将把他刻石立碑于六盘山上以留纪念 。受托很久了,总觉得这样的琐事麻烦你太不应该 。日前,宁夏来信催问,无奈,只得请你原谅,费神随笔一挥为盼!我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你的诗词十九首中录出清平乐一词如另纸供阅,以省记忆!此致敬礼!董必武(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董老在另一纸上工笔录写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 。董老信中提到的“宁夏自治区人委一位同志”,就是时任自治区人委秘书长的黑伯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