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园与苏州园林的区别( 四 )


匾额楹联——是中国古典园林独到的造园要素 , 其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匾额楹联精辟地概括了景致的意境 , 起到画龙点睛的升华作用;二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展示 。
沧浪亭分析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 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 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 , 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 , 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 , 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 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 , 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 , 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 , 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 , 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 , 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 , 可赏 , 可游 , 可居 , 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 , 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 , 人类依恋自然 , 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 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 , 建筑类型齐全 , 保存完整 , 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 , 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 , 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 , 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 , 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 , 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 , 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 ,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 , 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 , 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 , 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 , 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 , 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 , 使人于栖息游赏中 , 化景物为情思 , 产生意境美 , 获得精神满足的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 , 又是珍贵的艺术品 , 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 ,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 , 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 , 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
近年来 , 苏州的园林建筑艺术逐渐向海外传播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 , 是以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为蓝本移植的;加拿大温哥华市中心公园内的中园 , 是按照苏州明代园林的式样兴建的 。这说明苏州传统的园林建筑艺术正在发扬光大 。而苏州市的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家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标志着苏州园林已走向世界.
【拙政园造园艺术】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 , 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 , 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 。正是这种差异 , 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 , 主要有:
(1)因地制宜 , 以水见长 。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 , 园地“居多隙地 , 有积水亘其中 , 稍加浚治 , 环以林木” , “地可池则池之 , 取土于池 , 积而成高 , 可山则山之 。池之上 , 山之间可屋则屋之 。”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 , 疏浚为池;望若湖泊 , 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 , 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 , “凡诸亭槛台榭 , 皆因水为面势” , 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 , 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