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5篇关于校园生活或学习论坛的广播稿(12)


②学诗与了解民间文化相结合 。是以赏析一组同类的诗为基准,先赏析一首,然后带出几首 。如八月中秋将临时,我们开展《咏“月”组诗》欣赏 。
③学诗与品人相结合 。就是引进同一诗人的不同诗文,如《梅花》和《泊船瓜舟》都是王安石所作 。前者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外形美,更表现出它的外在美——甘居墙角、不怕严寒的精神和不争奇斗艳却清香远播的品质,借梅喻人,含意深刻 。而后者则写出了作者久在异地思念故居的感情 。言为心声,细细地品味诗人在不同时期的诗,读他的诗多了,诗人的品行自然也显现于孩子们心中了 。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自2008年起我校就依托“诗化教育”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以诗育人,从而形成了我校的办学特色,现如今已是“根深叶茂泽桃李,芳林新绿春光俏” 。
(一)孕育“诗香”,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年来,我们培养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学生 从“要我学”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学”,从而爱上“诗文” 。
1.诗意氛围 倾情打造
学校在环境布置上独具匠心,校园内诗词长廊、诗画作品、诗词专柜等已成为学校的独特风景 。班级内图书角的布置各有特色,有"好诗推荐",有"每日一诗",有学校向每班推荐的诗文集,也有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唐诗三百首,课上、课前、放学排队,随时你都能听见琅琅的“诗声” 。
2.特色课堂 常抓不懈
周二、周四的校园,是诗香浓浓的校园 。周二的早自修是诗文诵读的时间,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得是情趣盎然;周二或周四的“闪光挂牌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近李白”、“走进儿童诗”“走进唐朝”……从读诗、解诗、悟诗到品味诗人;每周的语言积累课,老师们更是带着学生们与诗文来个更亲密的接触 。
3.诗趣活动 蓬勃开展
全校各班都在三月下旬召开了“好诗推荐会“——经过了一个月的精心准备,每个学生各显身手把自己最喜欢的诗文介绍给同学,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但又乐有所得 。在好诗交流后的四、五月份我们又开展了“炫诗展示活动”:“一堂课”、“一个讲座”、“一台节目”把“诗化校园”活动推向了高潮 。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歌……各种体裁精彩纷呈;吟诵、低唱、情景剧、舞蹈……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层出不穷;舞服、布花、现场书法、古筝演奏……各种辅助道具个性创意凸显 。真是“最是诗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 。”
4.诗团引领 诗香满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我校的“浅草诗社”、“诗歌朗诵团”是这一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引发满园春色的主要动力 。自诗社、朗诵团成立以来,我们吸纳了有一定文字功底、对诗歌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成为我们社团的成员 。在这一诗的国度里,同学们汲取着诗文知识,感受着诗文的魅力,一学期组织的活动累计达20次之多 。社团成员或在游览中写诗,或在看画中题诗,或在参观后吟诗,在开放的自由氛围中交流探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诗、作诗、诵诗的热情,更带动了全校同学学习古诗的兴趣 。
(二)依托“诗香”,提高了教师、学生的整体水平
1.校本教研精彩纷呈
在实施“诗化校园”以来,我们开展了课程理论、教与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诗化”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年来,有许多老师展露了头角,如课题组的张红霞老师获得了省“教改之星”的金奖,同时也被评为了“市三百优”中的优秀语文老师;上“走近李白闪光挂牌课”的朱红芳、程朝晖,分别代表我校参加了市综合实践课的研讨,市思品课、区语文课的赛课等活动 。区音乐课赛课徐佳老师的古诗新唱《梅花》获区一等奖;校合唱团的《春晓》获区艺术节二等奖;书法、美术等诗画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负责课题执笔的余剑梅老师更是在研究中总结经验,写出了许多诗教的文章:如《给孩子一片涂鸦的天空》获国家级论文二等奖;《让诗意润泽童心》获省级论文一等奖;《童年》获市儿童诗写作教学设计一等奖;《走进儿童诗的世界》获市校本课程论文三等奖;《拨动心弦,让孩子诗情飞扬》获区论文二等奖等 。
2.诗海掬月 浪间弄潮
在各项活动中,让学生以会背古诗词多为荣,以朗诵古诗词水平高为荣,以了解古诗人故事、常识多为荣,以能写诗歌为荣 。让学习古诗成为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一种享受 。如六(2)班,自2007年以来,利用语言积累课上 “一起读经典”阅读欣赏课,开展古诗词积累“自主学习,大量阅读,举三反一”实验,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触学习了大量古诗词,在此基础上再扩写古诗,参与各种相关活动,使“自主学习,大量阅读”的古诗实践活动和我校诗化校园建设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了诗意的种子……如六(5)班的周敏、周丹丹、舒子杨等同学小小年纪就在《衢州教育》、《衢州晚报》、《少年日报》上发表诗文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