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雄心壮志的诗句( 三 )



赏析1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 。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 。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 。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 。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 。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 。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 。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 。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 。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 。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 。“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 。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更令人感慨与寻思 。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 。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
古诗中雄心壮志的诗句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明)杨继盛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功决不还 。
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千三越甲可吞吴
有关雄心壮志的古诗词1、就义诗
明代: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
译文
我本为浩然正气而生,仅为国而死,浩气当还于太空,虽我将死,但丹心可永存,可千秋万代照耀后世 。
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