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写法怎么样?( 三 )


(2)会读写乘法算式 。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 。攀登时,给予鼓劲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 。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
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 。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 。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 。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
2.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 。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 。"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 。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 。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 。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 。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