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上古有那些奇花异草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所以不会记载到上古的奇花异草,就算是楚辞也不曾提及上古的东西
《诗经》
1、舜华(即木槿花)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2、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抟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
3、茹藘(即茜草)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出其东门》
4、蕑(即兰花)、芍药
溱与洧,方涣涣兮 。
士与女,方秉蕑兮 。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洧》
参考自《谈诗经郑风中的香草美人及其文化意蕴》
楚辞
楚辞的香草香木共有三十四种 。其中香草有二十二种,包括江离、白芷、泽兰、惠、茹、留夷(芍药)、揭车、杜衡、菊、杜若、胡、绳、荪、苹、襄荷、石兰、枲、三秀、藳本、芭、射干及捻支等,香木有木兰、椒、桂、薜荔、食茱萸、橘、柚、桂花、桢、甘棠、竹及柏等十二种 。
参考自百度知道
春秋战国时,我国都有哪些菜和主食?主食
总的来说,商周时期的粮食作物仍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主食,但是比重有所变化,如商周时期文献中经常提到黍稷,到春秋战国时期则更多的是“粟菽”并重 。如:“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 。”(《管子•重令》)“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聚粟菽,是以粟菽多而民足乎食 。”(《墨子•尚贤中》)
“贤人治天下,使菽粟如水火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章句上》)
粟是小米,自春秋战国以后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在汉代还成为口粮的代称,如《盐铁论•散不足》:“十五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 。”
菽就是大豆,在粮食中的地位也比过去提高,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石磨的发明,改变了大豆的食用方式 。过去是直接将大豆煮成豆饭吃,而大豆又是很难煮烂的,食用就很不方便 。有了石磨,就可将大豆磨成粉和豆浆,食用起来就很方便 。同时,大豆又是一种耐瘠保收的作物,青黄不接之时可以救急充饥,此外,大豆的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菌,可以肥田,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生长,所以大豆的种植就日益广泛 。
同样的道理,过去食用麦子也是采用粒食方法,直接煮成麦饭食用,不易消化 。用石磨将麦子磨成面粉,粒食就改为粉食,可以蒸煮成各种各样的面食,既可口又易于消化,极受民众的欢迎 。小麦又是一种越冬作物,可以和粟等粮食作物轮作,提高复种指数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是解决青黄不接之时的重要口粮,于是在汉代就得到政府的重视,大力推广种植 。《汉书•食货志》记载董仲舒上书汉武帝说:“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 。”建议汉武帝令大司农“使关中益种宿麦,令毋后时 。”其后,轻车都尉、农学家汜胜之又“督三辅种麦,而关中遂穰 。”东汉安帝时也“诏长吏案行在所,皆令种宿麦蔬食,务尽地力,其贫者给种饷 。”于是,自汉以后小麦就与粟成为黄河流域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
作为南方主粮的水稻,虽然早在商周时期的黄河流域已有种植,但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一直到春秋时期还是珍贵的食物,《论语•阳货》说:“食乎稻,衣乎锦,于汝安乎?”可见只有上层贵族才能食用稻米,其种植自然不广 。随着秦汉帝国的建立,整个南方都归入版图,稻米在全国粮食中的比重也就加大 。同时也促进北方水田的发展,因此记述北方耕作技术的农书《氾胜之书》就辟有专章介绍水稻的种植技术,指出“三月种粳稻,四月种秫稻 。”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张堪引潮自河水灌溉,“狐奴(今北京市顺义区)开稻田八千余顷 。”由此亦可想见,北方种植水稻的规模已相当可观 。
副食
由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畜牧业和园圃业以及水产养殖与捕捞业都很发达,所以这一时期的副食品也非常丰富多样 。
肉类食品
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相当发达,农民们“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入多 。”(《韩非子•难二》)当时的“六畜”是指马牛羊鸡犬猪,即《苟子•荣辱》所说的:“今人之生也,方知畜鸡狗猪彘,又畜牛羊 。”牛马主要作为农耕和交通的动力,肉食主要靠猪羊鸡狗等小牲畜 。所以《孟子•梁惠王上》说:“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也 。”当然这肉食也和锦衣稻食一样,是统治者才能终日享受,所以“肉食者”就成为统治阶级的同义词,著名的曹刿论战故事中,就大骂“肉食者鄙!”(《左传•庄公十年》)到了汉代,人们更加重视小家畜的饲养以解决肉食问题 。如西汉黄霸为河南颖川太守时,“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 。”(《汉书•黄霸传》)龚遂为河北渤海太守时,命令农民“家二母彘、五鸡 。”(《汉书•龚遂传》)东汉僮仲为山东不其(今即墨)县令、“率民养一猪,雌鸡四头,以供祭祀 。”(《齐民要术•序》)尤其是养猪业普遍得到发展,人们已认识到养猪的好处:“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 。”(《盐铁论•散不足》)此外,在秦汉时期,鸭、鹅与鸡已成为三大家禽 。据《西京杂记》记载:“高帝既作新丰衢巷……放犬羊鸡鸭于通途,亦竟识其家 。”各地汉墓中也经常出土陶鸡、陶鸭和陶鹅,也反映了当时家禽饲养的盛况 。此外,战国秦汉时期的肉食中还有一突出特点,就是盛行吃狗肉 。当时还出现了专门以屠宰狗为职业的屠夫,如战国时期的聂政:“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 。”(《史记•聂政列传》)荆轲则“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史记-荆轲列传》)西汉开国将领樊哙在年青时候就是“以屠狗为事 。”(《汉书•樊哙传》)这么多人以屠狗为职业,可见当时食狗肉之风的兴盛,因此各地汉墓中经常有陶狗出土,也可作为旁证的实物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