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困惑的古诗词( 二 )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的古诗词基本功不足
对教师队伍的古诗词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 多数教师的水平不高 , 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或是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古诗词 , 甚至有的教师掌握的古诗词篇目仅略多于学生 。
2.学校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
教师对于古诗词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 , 多数教师的心态收其影响而变得轻浮 , 无法静心来写作和思考 , 古诗词的备课多为照本宣科 , 教学中也不能进行方式和思维的创新 , 缺乏另行和诗意 , 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毫无促进作用 。
3.教师未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 , 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几个方面 。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 , 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 , 无法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 要讲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 。
4.对古诗词评价缺少人文性 , 方式过于单一
古诗词学习完后的检测以及相关考试中 , 侧重的多是诗人的情感、名词名句的背诵等几个方面 , 考察的重点多停留在记忆里和古诗词的知识层面 , 使得检验方式过于单一 , 多数学校只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涉及 , 在制定题目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 。这就是因过于注重古诗词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 。背诵个别名句无法体会到整体意境的优美 , 诗人情感的理解无法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 更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 ,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剥夺 , 学生从考试的重点出发 , 通过反复背诵来记住作者和古诗词内容 , 课堂上不去细细赏析和品位 , 只是划重点、做标记 , 确保考试不丢分 , 如此本末倒置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
三、改善古诗词教学的相关措施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古诗词结构独特、意境美、修辞精妙、涵义深刻 , 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古诗词素养来体会 , 教师在教学之前 , 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诗词修养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 , 一方面 , 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 , 以应对不断更新的语文教育需求和全球化发展的社会文化 。反思的重点要集中在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之间是否匹配 , 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一个方面 , 对自己的教学习惯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 , 对教学态度、内容以及过程进行剖析 , 敢于创新 , 勤于独立思考 , 保持教学水平和观念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
2.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从有效指导诵读、情境教学、把握整体感悟这三个方面入手 。
高效地指导诵读要重视范读作用、强调引导诵读和背诵 。在范读方面 , 小学生在模仿能力方面较强 , 教师可发挥此特点 , 通过自身的背诵来发挥示范作用 , 供学生模范的同时也可营造氛围来提升学生的兴趣 , 也可通过录音和视频播放来让学生感受听觉和视觉冲击 , 同时感受范读 。在诵读上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 使学生有目的的诵读 , 注重整体感知 , 诵读要保证读得准确、读懂诗意、读出韵律、读出诗情 , 以此来全面、准确的体会到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 , 产生情感共鸣 。
情境教学是从古诗词的自身特性出发 , 通过对应的场景、色彩、情绪以及形象等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 以此方法来让学生更直观、深入的了解所学知识 , 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 提升其课堂学习中的主观性 , 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 。具体的情境教学中主要是从音乐渲染、画面呈现、词句品析、化诗为文、角色扮演等方面入手 。音乐渲染可借助与场景对应的音乐作品来表达如离别、欢聚之类的忧伤和喜悦 , 让学生能在音乐的引导下更快不如诗人所描述的意境 。画面呈现是通过图画来将诗词的意境形象化和具体化 , 可通过多媒体、挂图和幻灯片等工具进行直观展示 。词句品析是通过重点的句子、词语和字的品析 , 以此作为突破点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诗歌 , 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感 。化诗为文是对诗歌进行改造 , 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想来展开想象 , 写出学习过程中的所想、所悟 。角色扮演可通过戏剧等表演形式来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述的场景中 , 教师在此环节主要发挥引导作用 ,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