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与西施的诗词 赞美范蠡的古诗( 三 )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 。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象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 。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 。”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 。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在议论中渗透感情 。
晚唐诗人罗隐也写过类似的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比较起来,两诗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 。罗诗议论充分,能联系“时运”来分析国家的兴亡,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崔诗发议论,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 。
————————————————————————
西施
作者:【曹雪芹】 年代:【清】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
西施的故事在正史中都没记录,《史记》中记载勾溅卧薪尝胆终灭吴;范蠡泛舟,化身为陶朱公都没提到有西施这样的美女为伴 。西施留给人们却有一段发人深思的传说,以倾城之姿被送入吴宫,在吴亡后又被范蠡携入江湖,过完后半生 。先苦后甜,是为可欣 。
这首诗的大意是:西施禀有倾城的容貌,沉鱼的姿色,却不得不孤寂地住在远离家乡的深闭的吴宫,怀念着家乡的山水,怀念着家乡的一切 。时人都只记得东施效颦的可笑,却没看到东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到老,仍然可以自在地在溪边浣纱,这不也正是西施本来应该拥有的生活呀!
这首诗可以说是黛玉对自己现在所处境地的愁闷,同情西施实际实在可怜自己 。父母双亡,不得不远离老家寄住在外祖母家,一切生活都要仰人鼻息 。通过反思东施效颦,也抒发了自己向往平静而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 。通过小说中贾雨村所论述的正邪两气说,并结合黛玉的身世,要是黛玉托生为男子身,一定会是逸士高人,陶渊明一类人 。这种思想从书中的赋诗是很明显能看出来的,所谓“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菊花诗可说是黛玉寄托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诗作 。
————————————————————————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作者:【杨万里】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朱墨勾添眼底尘,今年春尽不知春 。
鞓红魏紫能相访,西子崇宁更可人 。
【原题】: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种牡丹二首
——————————————————————————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作者:【杨万里】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洛花移种到松江,国也天香内样妆 。
老里懒边无好思,为渠觅句却穷忙 。
【原题】: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种牡丹二首
——————————————————————+——————
下面这首是词
薄媚 西子词
作者:【董颖】 年代:【宋】 体裁:【词】 类别:【未知】
自笑平生,英气凌云,凛然万里宣威 。那知此际 。熊虎涂穷,来伴麋鹿卑栖 。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 。争若都燔宝器 。尽诛吾妻子 。径将死战决雄雌 。天意恐怜之 。偶闻太宰,正擅权,贪赂市恩私 。因将宝玩献诚,虽脱霜戈,石室囚系 。忧嗟又经时 。恨不如巢燕自由归 。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有血都成泪 。备尝险厄返邦畿 。冤愤刻肝脾 。
【注释】:
《薄媚》是大曲的一种 。所谓“大曲 ”,就是指唐宋时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说:“凡大曲 ,有散序 、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 、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谓之大遍。”这是相当于一般大曲的结构而言。董颖的《薄媚》大曲,是由排遍第八、排遍第九、第十攧、入破第一、第二虚催、第三衮遍、第四催拍、第五衮遍、第六歇拍、第七煞衮等共十曲组成,题为《西子词 》,歌咏的是我国春秋晚期吴越斗争中越王勾践利用美人西施复仇灭吴的历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