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与崇祯皇帝一起自缢殉国的宦官 也是中国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 顺治帝御笔撰写碑文 康熙帝专程祭拜( 二 )


大清朝的不少帝王也对王承恩多次旌表 。据记载,清朝入关后,具有诗人气质、多愁善感的青年皇帝顺治,被王承恩忠君事主的事迹深深感动,下旨为王承恩竖碑立传 。据传说,顺治皇帝是噙着眼泪亲笔为王承恩题写下了感人至深的祭文,碑首有“御制旌忠”四字,这块敕建御制石碑至今仍矗立在思陵不远处的荒丘之上 。青山处处埋忠骨 。康熙皇帝也对王承恩称颂不已,曾为王承恩竖碑立传,还每年为他祭祀 。
的确,与那些世受皇恩,或者得到皇帝知遇之恩的王公大臣相比,王承恩的骨气胆色远胜他们 。当时的首辅魏藻德等人降敌之后,还冀望李自成重用他们,李自成对这些卖主求荣的明朝官员根本看不上,这位魏大人被刑讯拷掠至死,死之前在狱中恸哭没有尽忠报国悔之晚矣 。历史没有假设,人生也如是 。面临生死抉择的刹那,才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底色 。所以,后人记住了王承恩,忘记了那些高官名流……
背主求荣的大臣们,被历史铭记在耻辱柱上,而王承恩的死,却让人肃然起敬 。在一个朝代即将覆亡、几十万人解甲的时候依然护佑君主,不畏强敌,这种忠贞不二的举动,足以彪炳史册 。他的死,在无数逃跑的官僚士子映衬下,显得尤为悲壮,让人动容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时至今日,也会有一些远来的游客专门来凭吊、祭奠王承恩,追思明末惨烈的亡国之痛,也感佩缅怀他的义举 。
历史永远记得那惨痛的一幕: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没有忘记祖训 。他在王承恩的帮助之下,吊死在煤山的歪脖老槐树上,时年三十五岁 。看到皇帝身亡,王承恩以头撞地,血泪和流,对着崇祯的遗体三拜九叩之后,决然地吊死在旁边的海棠树上 。原本可以苟且偷生的他,坚定地选择了以死殉国,成为了大明朝悲情殉葬的忠贞烈士,也让后人永远凭吊……
大明亡国前夕,文臣抛弃了崇祯,武将背叛了崇祯,只有王承恩对崇祯不离不弃 。在李自成攻城时,是王承恩带兵抵抗,拼死一搏,在城破后,也是王承恩扶着崇祯帝走上了煤山,眼看着崇祯自缢殉国,然后在旁边的海棠树上自缢殉主,做到了生死相随 。
“他不是普通的好人,他是个做着坏事的好人,他的一切都给了他的君主和他的国家 。”王承恩的一生,做了多少好事,又做了多少坏事,没人记得,人们记住的,只有他的忠心 。而每个时代,都需要忠心 。
王承恩死后,南明弘光帝赐谥“忠愍”,自古以来,这都是忠臣良将最光荣的谥号,而王承恩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太监 。清兵入关后,顺治帝按照帝王规格厚葬了崇祯帝,王承恩则随葬思陵,成为崇祯帝永远的守墓人,他也是历史上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