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的方法 高考古诗词每道题答题方法( 二 )


——“莲动下渔舟” , 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 , 以亮景衬暗境 ——“返景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  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 , 犹厌言兵” , 等等)、以景衬情(这 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 , 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 , 这 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 。如李白的 《春思》 中“燕草如碧丝 ,  秦桑低绿枝”句 , 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想思情浓 , “丝”“枝”分别 与“思”“知”谐音 。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 , 如杜 甫的《登高》一诗 , 是用悲景衬悲情 , 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 悲情) 。当然 , 这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 , 一首诗歌中 , 所有的作用可 能都兼而有之 , 这就要求在鉴赏时 , 不能顾此而失彼 。有了意象这许多作用 , 悟意象就显得有据可依了 , 但如何悟呢? 首先找出诗歌中的个体意象或是意象群 , 再进行揣摩感知 。如是个体意象 , 须赋 予意象以人文情感进行鉴赏 。如刘禹锡《石头城》一诗中的个体意象“潮水” ,  鉴赏时就须赋予人文情感 。“潮水”给人的感觉 , 它总是一来一回 , 来时似乎很 激越、狂野 , 充满着一股激情 , 待它猛烈撞击着海岸或沿着沙滩耗尽一切力量之 后返回时 , 却显得平和 , 似乎有些瘫软或者懊丧或者失落 。就此 , 我们可以展开 想象:潮水来时是想索取点什么 , 还是想发泄点什么?回去时 , 是得到了一种满 足 , 还是遭到了冷遇?结合后面的“寂寞回”便可知晓 。由此推知 , 原来作者是 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 , 是为以景衬境;同时 , 也流露出作者对历史苍 桑的感慨 , 是为情景交融 。如是意象群 , 须进入多个意象组合构造的画面以各种 感官加以感知 。如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句 ,  诗人调动听觉、 视觉组织了“秋风”、 “高天”、 “猿啸”、 “沙渚”、 “江 鸟”这些意象构筑了一幅精美的画图 。“临其境” , 便有视觉开阔、听觉凄婉之 感 , 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同时 , 视觉的恢廓 , 又衬托出了作者颠沛流 离的独苦 , 是为以景衬情 。——这些都是通过塑造意境所展现的情趣 。2.悟关键词 诗歌中有一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氛围的关键词语 ,  我们把这些词语 叫做诗眼或词眼 。它通过强烈的节奏为“读”所感知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的 “又”字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中的“自”、 “空”二字 , 均是关键词 。悟词 ,  一般从词的本义入手 ,  去悟其在诗境中的深层含义 。如“又”是“再一次” 之意 , 它表明春风是一季又一季地吹上小楼 , 同时也是一季又一季地吹在小楼中 人的心上 。“故国”难在 , 且时间越来越久远 , 不能不给李煜这个亡国之君增加 了一层又一层的愁意 , 甚至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 其中有悔恨、叹息等等 , —— 一个“又”字所聚集的情感竟难以尽表 。“自”、“空”二字则是写出了武侯祠 的寂寞、荒凉的氛围 。三、联 在“悟”的过程中 , 我们已较为具体地把握了诗歌鉴赏的各方面内容 , 但这还只 是对诗歌价值的相对单一取向 , 并不全面 。因为有的诗歌还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  所以在鉴赏时 , 还必须联系作者写作的当时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背景) 和作者的生平等因素 。如此 , 才能具体、全面、客观、公正地鉴赏诗歌 。这也从 一个侧面告诉鉴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了解相当一部分作者的生活经 历及其思想状况 。如在《石头城》一诗中 , 只把从悟中得到的“抒发作者对‘故 国’昔盛今衰的感慨”作为鉴赏的最终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  而且也违背了作者作此诗的真正意愿 。因为诗人刘禹锡在写这首诗时 , 唐帝国已日趋衰败 , 朝廷里大 臣相互排挤 , 出现了“牛李党争” , 宦官专权依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 所抬头 。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应是讽喻现实 , 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 的感叹 , 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四、结 1.诗歌类型及宏观鉴赏 我国诗歌众多 , 类型多样 , 并且每一类型的各诗歌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 所 以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也很重要 , 如此可让学生知一而类三 , 最终达 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 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 。但同时 , 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 , 也就是说 , 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 它类诗歌 。鉴赏各类诗歌 , 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借景抒情诗 , 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 意境 , 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 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咏史怀古诗 ,  要联系背景 , 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伤春伤别诗 , 是借 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 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 思念之情;羁旅行役诗 , 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 眺望 , 对家乡的憧憬;山水田园诗 , 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 , 把细腻的笔 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 , 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 借以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 , 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诗 , 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 感情 , 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 , 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 事物中 , 达到言志的目的;边塞征战诗 , 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 斗精神 , 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 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 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 , 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 , 抒发难离或勉励之 情; 闺怨诗 ,  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谈禅说理诗 , 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 , 这类诗 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2.诗歌鉴赏要目 “读·悟·联”只是解决了如何鉴赏诗歌的问题 ,  至于鉴赏出诗歌的哪些东西来 而且又无遗漏 , 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 , 《2002 年高考说明》 已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 即重在对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语言三方面的鉴赏 。所 以在总结时 , 就必须牢牢抓住这三个内容 。[诗歌表达技巧具体鉴赏]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较以前有重大调整 , 一改客观选择题为文字表达题 , 在很大 程度上增加了诗歌鉴赏题的难度 , 按照《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诗歌鉴赏的考 查内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 , 姑且将此“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抛砖引 玉 , 也冀在备考复习中给考生们一点帮助 。一、巧用修辞 在众多的诗歌中 , 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 , 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 越中山色镜中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