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的方法 高考古诗词每道题答题方法( 四 )


如: [双调]清江引 秋 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 , 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 人醉黄花地 , 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 , 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 。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 没有直接外露 ,  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 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 , 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那么作者为什么把 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李白的 《春思》 亦是一例 ,  作者把“燕草”写为“如碧”、 “秦桑”写为“低绿” ,  引起读者的想象:浓绿才“碧” , 浓绿才“沉” , “沉”才“低” 。以此更好地 衬托出处在燕地的丈夫与处在秦地的妻子相思情之浓厚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析:这是一首隐逸诗 , 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 。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 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 ,  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 返影 (斜阳返照) 宁静详和 ,  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 , 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3.侧重写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 , 往往有静景 , 如山、月等;动景 , 如水流、风摇等等 。据侧重 点的不同 , 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 , 有时动静景兼写 , 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 景来衬托 , 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 “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 , 抒发一 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 , 将山 水的明丽动人 , 月色的清爽皎洁 , 渔民的欣快欢畅 , 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 的画卷中 。4.塑造意境 , 渲染氛围 , 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 , 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 , 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 氛渲染得浓浓的 , 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 。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 和哀景 。①喜景衬喜情 , 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 , 情哀则景哀” , 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 , 通过景传达 自己的喜怒哀乐 , 做到情景的交融 。如: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恢廓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 声音 , 猿猴哀鸣 , 渚清沙白 , 飞鸟之影映入寒渚 , 木叶纷纷凋落 , 江水奔腾涌流 ,  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 。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 , 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 的铺垫 。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 , 对沦落他乡不 胜的感伤 。②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 , 更见其哀 。如: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 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 ,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 , 亟思东归 , 因战乱道阻 ,  未能成行 ,  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  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 , 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 , 才能 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 , 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 浓厚 。5.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 , 离不开联想和想像 。联想和想像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 好的效果 。但联想与想像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 , 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 , 虚 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 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 , 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 , 冰雪消融 , 牧马的季节到了 。傍晚 ,  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 , 不知 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 , 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 , 将“梅 花落”拆用 , 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 , 它们四处飘散 , 一夜之间和 色和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 ,  想到梅花之落 , 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总之 , 在诗歌中 ,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 如:以 “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 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 ,  双燕孤飞 ,  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 湖扁舟 , 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 , 烟柳断肠 , 寒雨 斜阳 , 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 , 几度夕阳红”传达“对 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 一腔的爱国情”; 等等 。在意境的塑造上 , 画面或雄浑壮丽 , 如“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 净 , 如“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 , 如“野旷天底树 , 江清月近 人”;或和谐静谧 , 如“渡头余落日 , 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 , 如“千嶂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 ,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等 。(四)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句 ,  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 ,  驰骋闲放 ,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 云帆济沧海” , 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三、结构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 , 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 。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一)层层渲染、铺垫 ,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