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泰戈尔诗词 泰戈尔诗集赏析( 三 )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 , 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 。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 , 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 , 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 。对泰戈尔来说 , 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 , 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 。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 , 在孟加拉语地区 , 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 , 他的诗歌 , 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 , 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 。在泰戈尔的诗歌中 , 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 。同时 , 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 。维尔弗德· 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 , 在叶芝的鼓励下 , 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献诗”)译成英语 , 1913年 , 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 。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 , 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 , 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
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 , 小说《两亩地》、《沉船》等 。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 , 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 , 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 , 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 。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 , 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
在他的诗歌中 , 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 , 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 , 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 , 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其中之一 。
编辑本段泰戈尔生平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小说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 , 8岁就写诗 , 并展露出非凡的天才 , 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 , 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 , 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 , 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 , 100多篇短篇小说 , 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 , 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 , 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 , 无所不精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 , 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 , 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 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 , 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 , 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 , 中篇《四个人》(1916) , 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时介绍到中国 , 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