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词鉴赏pdf下载 西阁夜杜甫古诗鉴赏( 六 )


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 。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 。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 。“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荆门以西多山岭 。今湖北秭归有昭君村,在与巫峡相连的荆门山里,传说是昭君出生的地方 。“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 。竟宁元年(公元前33),昭君被遣,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死于匈奴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交待地点,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却写得极有气势 。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所以《唐宋诗醇》评为“破空而来,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 。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 。昭君虽为女流,但她身行万里,心与故国同在,芳名万古长传 。其人其事,有一种悲壮的色彩,仿佛正如她生长的地方那样,气象不凡 。所以在诗人笔下,这画面的底色,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 。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后汉书·南匈奴传》载,呼韩邪单于死,昭君曾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不许,昭君终死于匈奴 。“一去”是悲之始,“独留”是悲之结 。“一”,这里是独自一人的意思 。“连”,指连姻,即“嫁” 。“紫台”,即紫宫,帝王所居之处 。“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 。传说当地多生白草,独王昭君墓地多生青草,故称“青冢” 。“向”,这里是“在”的意思 。“黄昏”,当作“昏黄”,这里指昏黄的风沙 。一是为了与上句的“朔漠”对仗,二是为了协韵,所以倒装,就像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样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
单凭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的容颜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 。《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因宫女太多,不得常见,就让画工为宫女画像,便于随其临幸 。宫女们争相贿赂画工,而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工就故意把她画得很丑 。后元帝实行和亲政策,匈奴入朝,求美人,元帝凭画像派昭君去匈奴,等到临行时,才发现她青春貌美,闲雅大方 。元帝追悔莫及,命令将画工处以死刑 。
这两句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生前不遇的原因,并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相对照,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同时,诗人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也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省识”,犹略识,即未仔细辨认 。“环佩”,古时女性的装饰物,这里代指昭君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千载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其怨难平,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 。“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汉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 。” 故诗人称其乐曲为“胡语” 。传说汉武帝嫁公主(实为江都王女)于西域乌孙王,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 。后人把这些与昭君的故事搀合起来,写出《昭君怨》等琴曲,于是,就有王昭君惯弹琵琶的说法 。
尾联正面写昭君的怨恨 。昭君之怨,主要是一个远嫁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 。杜甫当时身处异地、远离故乡的处境和昭君相似,从诗题《咏怀古迹》可知,诗人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 。
评解

【杜甫诗词鉴赏pdf下载 西阁夜杜甫古诗鉴赏】

《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说:“咏明妃者,此为第一 。”清代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中说:“此篇温雅深邃,杜集中之最佳者”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网师园唐诗笺》帮腔说:“奔腾而来,悲壮浑成,安得不推绝唱?”确实如此 。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 。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 。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 。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 。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 。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 。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宋诗举要》所谓“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正是诗中所要传递的 。昭君未能见知于君王,诗中对她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思,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的更为普遍的更为深厚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