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了鸣叫的诗词 蝉鸣的诗句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静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 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
关于蝉的古诗有哪些?1,《蝉》唐代:虞世南
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白话文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
2,《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
原文: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白话文释义: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关于知了鸣叫的诗词 蝉鸣的诗句

3,《蝉》唐代:李商隐
原文: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白话文释义: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 。
4,《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宋代:晏殊
原文:湖上西风急暮蝉 。夜来清露湿红莲 。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 。入朝须近玉炉烟 。不知重会是何年 。
白话文释义: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 。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 。停留片刻后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 。离别之酒请不要推辞,让我们开怀畅饮 。入朝为官就像靠近玉炉中的熏香让人心中欢畅,只是至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欢聚一堂 。
5,《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唐代:毛文锡
原文: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 。黄陵庙侧水茫茫 。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苹远散浓香 。灵娥鼓瑟韵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
白话文释义: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 。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 。江水摇碎岸边渔船的灯影,远处白苹飘散着浓浓的香风 。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
关于知了鸣叫的诗词 蝉鸣的诗句

描写夏天蝉鸣的诗句闲听蝉鸣读蝉诗
蝉,俗称知了,也叫蚂蛣鸟、蛣蟟猴,世界上现有3000多种 。在我国,科学家已发现200种左右,并根据其生长季节,将其分为春蝉、夏蝉、秋蝉 。春蝉鸣声尖而高,夏蝉鸣声响亮,秋蝉的鸣声听起来有些哀转 。雌蝉不会鸣叫,故称“哑蝉”,古希腊诗人萨拉朱斯曾有两句非常幽默的《咏蝉》小诗:蝉的生活多么幸福呀,因为它们有不会开口的太太 。
虽然说雄蝉被人们誉为“不知疲倦的歌手”,但它唱歌却不是用嘴,而是靠胸腹部的一对鸣器 。这鸣器内有气腔,外有响板,气流从气腔中冲出,响板和全身震动,便发出了声音 。昆虫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雄蝉的歌唱能反映出天气的变化 。例如,众蝉齐鸣,是好天气,蝉鸣嘎然而止,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天气阴沉,忽有蝉鸣,说明天气即将放晴 。唐朝著名诗人许裳在《闻蝉》一诗中就有明确表述:“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 。唐朝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则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一诗中告诉人们在苏州一代,蝉鸣开始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