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词鉴赏pdf下载 西阁夜杜甫古诗鉴赏( 五 )


诗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 。读了这两句,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仿佛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无一不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凉侵卧内”;由于诗人.叹息广大人民的乱离之苦,故对那如泪珠滚动般的“重露成涓滴”之声特别敏感;那光华万里的“野月”,使人会联想到诗人.思绪的广阔和遥远;那乍隐乍现、有气无力的“稀星”,似乎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定的担心;至于那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则更明鲜地衬托出诗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谁亲”(《赠王侍御四十韵》)的孤寂心情 。
杜甫诗三首鉴赏【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解析】
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 。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
3.兼天涌:波浪滔天 。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砧:捣衣石 。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大历元年(766),杜甫在云安养病半年,然后迁到夔州,即今四川奉节 。他在夔州仍经常卧病在床,这《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时写的一组七律 。这八首诗,是完整的组诗,因景寄情,既抒发了诗人漂泊之感、故国之思,也深深地寄托着对李唐王朝盛衰的感叹与悲哀 。
这首诗的第一联,描绘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思 。“江间”句写江上波浪很大,“塞上”句意即关塞上的风云连接大地,周围一片阴晦 。这两句所写的自然现象,是社会动荡不安,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 。第三联句意是:菊花已两度开放(即已是两年),花上凝聚着自己回忆过去岁月的眼泪一只孤独的小船紧系着我回乡的心 。这两个句子表达了滞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感情 。第四联说人们都动刀动尺赶制寒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传出阵阵捣衣声,诗人以此表现岁月催人的感慨 。
诗真实地表述了滞留异地的悲伤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题解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 。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
有人认为,“咏怀”、“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如果并读,则不成话;有人则认为,借古迹以咏怀,咏古即咏怀,一题而兼有二义 。从诗的内容主旨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语义而言,将“咏怀古迹”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 。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则不免牵强 。实际上,“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
句解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