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古诗词解释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翻译( 七 )


2、漉:过滤 。
3、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
4、萁:豆茎 。
5、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
6、煎:一种烹饪方法 。
[题解]
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曹丕在争当太子的过程中战胜了曹植,做了皇帝 。有一次,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作不成就要杀头 。曹植应声而作《七步诗》,曹丕听了之后十分尴尬 。
此诗是对曹丕企图加害同胞兄弟的控诉,曹植没有被兄长的淫威吓倒屈服,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豆和萁的特殊关径流,无情地嘲讽了曹丕的卑鄙行径 。诗中“泣”字,用得十分惨痛,诗人内心的痛苦跃然纸上,感人至深,结尾两句揭示全篇主旨 。这首诗从形式上很像寓言诗,诗中的豆不仅会泣而县城能诉,诗中句句咏豆、萁,无不带有象征意义 。
[诗译]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总结]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词语注释:
1.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
2.闲:安静 。
3.时:时而,偶尔 。
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 。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 。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 。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
译文: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
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
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王昌龄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