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诗词 宁古塔的真实历史背景是什么( 七 )


吴兆骞被流放前 , 在京师结交了一些良朋好友 , 遣戍宁古塔后 , 朋友们为他的获释而四处奔走 , 其中最积极的是顾贞观 。顾贞观字梁汾 , 江苏无锡人 , 顺天举人 , 擢升秘书院典籍 。他与吴兆骞私交甚厚 , 情同手足 。为了吴兆骞他奔走呼号、不遗余力 。他在京师千佛寺写了一首著名的词《金缕曲》 , 以词代书寄给远在边疆的吴兆骞 。词是这样的: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 , 平生万事 , 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 , 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 魑魅搏人应见惯 , 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冰与雪 , 周旋久 。泪痕莫 湿牛衣透 , 数天涯依然骨肉 , 几家能够 。比似红颜多薄命 , 更不知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 廿载包胥承一诺 ,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 , 君怀袖 。
顾贞观这首读之令人泪下的《金缕曲》 , 被当时的进士、名词人纳兰性德读到了 , 他被顾贞观真挚的友情感动得泪流满面 , 当即告知其父内阁大学士明珠 , 要求设法营救吴兆骞南归 。在明珠的帮助和影响下 , 加上吴的旧友倡议 , 凑足了二千两银子 , 以求赎归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 , 吴兆骞终于接到了还乡诏 , 命运之舟忽然把他带进了柳暗花明的境地 。第二年年底 , 吴兆骞带着在东北边陲23载的风霜回到了京师 。
吴兆骞回京师后 , 立即到纳兰性德寓所拜谢赎归之恩 。他在纳兰居室的墙壁上看到一行字:“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 , 不禁大恸 , 声泪俱下 , 久久不已 。原来顾贞观为了营救老友 , 不惜给纳兰性德下跪 , 人间真情莫过如此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其所著的《随园诗话》中对顾贞观营救吴兆骞一事 , 说:“呜呼 , 公子能文 , 良朋爱友 , 太傅怜才 , 真一时佳话 。”
吴兆骞回到京师后 , 旋即返归吴江故里 , 并筑屋三间 , 命名为“归来草堂” , 聊以栖身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 他复去京师 。那时他已疾病缠身 , 一年后在贫困潦倒中逝于京师旅邸 。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 , 在封建制度的摧残下 , 终化为一*黄土 。
吴兆骞流放宁古塔23年 。一生著有诗集《秋茄集》8卷、《归来草堂尺牍》1卷以及与友人合编的《名家绝句钞》6卷 , 还有部分著作现已失传 。《秋茄集》是吴兆骞的代表作 , 在这本诗集中 , 有对故乡景物的深切怀念;有对东北边陲壮丽河山的描绘;有对含冤忍辱悲愤之情的宣泄;还有表达抗击外敌入侵的爱国豪情 。“苍茫大碛旌旗引 , 属国壶浆夹马迎 。料知寇兵鸟兽散 , 何须转斗摧连营” , 正是抒发了这位爱国诗人抗击沙俄武装入侵的慷慨之情 。
被遣戍宁古塔的流人 , 能生还的极少 , 大部分都客死该地 , 吴兆骞总算是这场大悲剧中的幸运儿 。如今 , 站在宁古塔历史的废墟上 , 见到的只是斜阳古道 , 衰草荒烟 , 耳边仿佛仍然响起流人们血泪的呻吟和绝望的呐喊 。
诗歌中比较深沉深奥的诗句发一下 , 只要诗歌的诗句不是整首 , 是诗歌 , 诗歌!!!无那尘缘容易绝 , 燕子依然 , 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 春丛认取双栖蝶 。
(这首词是容若悼念亡妻所作的 , 词句色调以青白为主 , 透出淡雅、悲伤感觉 , 概叹世间美好的事太短暂了 , 希望青春与爱情能够得到永生 。)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 , 画角声中 , 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 , 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
(很喜爱这首词 , 上下阙的前三句壮志豪迈 , 后两句却婉约凄伤 , 成功把豪情、柔情糅合在一起 , 每每读来皆能想象出那种战争悲壮的画面 , 使人回味无穷 。)
相见欢
落花如梦凄迷 , 麝烟微 , 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