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种结课方式 四年级第一课的教案古诗词三首( 四 )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
5、同桌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 。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
(二)理解读,洞察美 。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
(1)自由理解 。
(2)小组内研讨 。
(3)全班交流 。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
重点研讨(1)作者在什么时候望洞庭?(2)刘禹锡是在哪儿望洞庭呢?(3)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诗中这样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比喻)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 。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 。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
三、总结: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
(第三课时)《忆江南》
一、调起来
1、 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来描绘 。
在音乐中回味、想象春天后,交流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春天真是太美了!此时此刻,你还想起了哪些有关春天的诗词?生吟诵春天的诗词:《咏柳》、《春夜喜雨》、《春晓》、《江南春》……
[评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 。教例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回忆对春天的感受,并用词语、语句来描述,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感受春天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调起来了 。
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板书课题)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教师小结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