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楹联律词校验 楹联是什么意思?

楹联 , 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 又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 , 以“对联”称之 , 则肇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 , 起源于桃符 , 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 , 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 , 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
楹联六要素:
1、字句对等 。
字句相等是指上下联的字数和句数都相等的意思 , 这是对联的第一个要素 。
2、词性相当 。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又一要素 。上下联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或词组必须有相同的词性才能构成对仗 。
3、结构相应 。
所谓结构相应 , 就是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互相照应 , 彼此对称 。也就是说 , 句型要一致 , 即
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 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 , 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 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 。
4、节奏相称 。
节奏 , 即有规律的重复 , 也称为音步 。所谓节奏相称 , 是指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 也
就是指上下联的句式一样 。短联如此 , 较长的联也如此 。
5、语意相关 。
对联 , 顾名思义 , 不仅要对偶 , 而且要相联 。所谓相联 , 一般地说 , 上下联应围绕相关的主
题 , 或并行表达 , 或正反表达 , 也可以构成延续、因果等各种关系 。
6、平仄相对 。
关于“平仄和谐”的最基本的要求是:
(1)、古四声与今四声不能混用 。
(2)、平仄交替与平仄相对 。
(3)、仄起平收 。所谓“仄起平收” , 就是上联最末一个字必须是仄声 , 下联最末一个字必
须是平声 , 这是对联创作中必须遵守的 。
在对联中 , 什么叫“律”啊?对对联又有什么要求?律 , 即指的是对联的格律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 , 欣赏与写作对联 , 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 , 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 , 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对联的基本格律 , 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 , 一般认为 , 即:字数相等 , 内容相关 , 词性相当 , 结构相称 , 节奏相应 , 平仄相谐 。作者认为 , 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 , 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字数相等 , 指的是 , 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 , 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 。总之 , 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 , 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
从内容看 , 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 , 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 , 即所谓“反对” 。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 。(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 , 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 。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 , 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 , 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 , 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当然 , 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 , 即所谓“无情对” 。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 , 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 , 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 , 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 , 其内容是次要的 。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常用无情对)
总之 , 字数相等 , 内容相关 , 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 , 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 , 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 , 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 等等 。如: